2007中国传播学论坛盛大开幕 200余名中外学者齐聚北京
文章来源:中国传播学会秘书处 | 作者:姬德强 | 发表日期: 2007-10-23
10月20日上午9点整,筹备已久的2007中国传播学论坛“和谐社会、公民社会与大众媒介”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鑫海锦江大酒店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来自国内外的二百余名学者、嘉宾共聚一堂,携手启动了这次规模空前的盛会。
开幕式由中国传媒大学副校长、中国传播学会会长胡正荣教授主持。中国传媒大学校长苏志武教授、国际传播学会候任会长Patrice Buzzanell教授、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副总编辑黄勇先生、教育部社科司规划处何健处长、中国传播学会原会长张国良教授、国际传播学会前任会长Wolfgang Donsbach教授在主席台就座。
苏志武校长致欢迎词
胡正荣副校长主持会议
苏志武校长首先代表中国传媒大学,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对来自十六个国家的传播学者和社会各界嘉宾表示欢迎。Patrice Buzzanell教授首肯了中国传播学会在中外传播学届交流上做出的突出贡献,并对国际传播学会与中国传播学界的进一步合作提出了设想。黄勇副总编辑从政策的角度高屋建瓴地讲述了中国广播电视业的发展状况,并对广播电视的研究走势进行了分析。何健处长代表教育部主管部门对本次会议的召开表示祝贺,并希望中外学者能以本次议会为契机,加强交流与合作。嘉宾致词后,张国良教授和Wolfgang Donsbach教授分别作了主题发言,回顾了传播学在中国的发展历程,传递了国际传播学界对于传播学研究的一些新的见解。
2007中国传播学论坛主会场
主题讨论
随后,大会进入“主题讨论”环节,在“中国人眼中的公民社会与西方人眼中的和谐社会”的主题下,中国传媒大学胡正荣教授、英国西敏寺大学Colin Sparks教授、香港中文大学陈韬文教授、中国人民大学郑保卫教授、复旦大学黄旦教授、清华大学的熊澄宇教授、美国普度大学Patrice Buzzanell教授、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Douglas Storey教授和英国利物浦大学Karen Ross教授,进行了高端的跨文化对话。嘉宾们精彩的发言不时激起台下与会者的热烈掌声。
本次会议共收到国内外学者的论文和panel方案近300篇,涉及论文作者近400名。在中国传播学会、国际传播学会的精心组织下,近200篇论文通过了严格的匿名评审,并被整合划分为30个学术讨论专场。开幕式和主题讨论结束后,会议进入专场和小组讨论时间。5个分会场同时开启,与会的专家学者分别就“和谐社会与公民社会中的大众媒介”、“新媒体与新社群”、“媒介与性别”、“媒介公共服务”等涉及当今社会发展与媒介变革的多个重要议题进行讨论。
2007中国传播学论坛分会场一瞥
会议组委会为与会学者和嘉宾制作了精美的会议资料集和会议手册,其中会议资料集全文收录了入选的论文和摘要,规模达到1100页,成为全面整合中国传播学届过往一年主要学术成果的重要资料。同时,该资料集也集纳了国外学者的前沿观点,为中外传播学届的交流建立了纽带,成为会场中引人注目的焦点。
两天的会议在紧张的节奏和欣喜而丰裕的收获中结束了,中外嘉宾通过此次会议在传播学的本土化与国际化、传播学研究的方法论、传播研究的当今走势等问题上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建立了基本的共识。学者们纷纷表示,本次会议为广泛而高质量的学术交流建立了重要平台,对本次会议的主办、合办和承办方表示感谢,今后将继续关注中国传播学会和中国传媒大学的各项高端学术活动。
本次会议由中国传播学会、国际传播学会合办,中国传媒大学、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英国西敏寺大学中国媒体中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和德国阿登纳基金会合办,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承办。这也是国内传播学学术团体首次与国际传播学会合作,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来源:广播电视研究中心 中国传播学会秘书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