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中国传播学论坛征文启事

 2008中国传播学论坛征文启事
文章来源:中国传播学会秘书处 | 作者: | 发表日期: 2008-04-01

 

 

       

2008中国传播学论坛
“中华文化与传播学的开拓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
征文启事
 
自2001年创办以来,中国传播学论坛(Chinese Communication Forum)已连续举办七届,成为海内外传播学界的重要学术交流平台。为切实探讨大中华地区的传媒课题,推进大中华地区的传播学研究,加强海内外传播学人的交流,2008中国传播学论坛“中华文化与传播学的开拓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将于12月13-14日在广州举行。
本届论坛由中国传播学会(CAC)、中华传播学会(CCS)、国际中华传播学会(CCA)、暨南大学共同主办,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承办,《传播与社会学刊》、《亚洲传播学刊》、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暨南大学海外华文文学与华语传媒研究中心协办。
本次论坛即日起开始征集论文,诚望海内外传播学人踊跃投稿,共襄盛举。
本次论坛的主题为“中华文化与传播学的开拓创新”,拟集中研讨12个专题,分别为:
专题一:传播学研究的反思与前瞻
专题二:新闻与传播的中国经验
专题三:华夏传播智慧与西方传播理论的“对话”路径
专题四:传播技术与社会变迁
专题五:传媒责任与媒介伦理
专题六:大众传媒与公共领域
专题七: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
专题八:经济发展与商业传播
专题九:传媒产业与媒介经济
专题十:华人社群与跨文化传播
专题十一:全球化进程中的华文传媒
专题十二:传媒教育的多元取向与相互借鉴
会议专场:媒介批评与传媒发展(详见附2:“2008第二届媒介批评国际学术论坛征文启事”)
研究者可围绕以上专题或其它相关课题提交论文,也欢迎组织panel或workshop;为鼓励研究生积极参与学术活动,论坛将按惯例设立研究生论文报告专场,欢迎硕、博士研究生踊跃投稿,并在来稿中注明“学生论文”。组委会将聘请专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对论文、panel或workshop计划进行匿名评审。评审通过者,将收到正式邀请函参加论坛。
如果所提交论文愿意同时作为《传播与社会学刊》或《亚洲传播学刊》的投稿,请另提供遵循《传播与社会学刊》或《亚洲传播学刊》论文写作规范的论文,并加以注明。
提交论文和panel或workshop计划的截止时间为:2008年8月31日,论坛组委会将向评审通过者发出正式邀请函,同时通过E-mail通知入选者。
 
论文和Panel计划请交: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2008中国传播学论坛”秘书组
联络人:林少娴、李洁、郑越
E-mail 地址:jinancom2008@163.com
联系电话:020-85220207
为提高工作效率和方便匿名评审,请务必以E-mail(word)形式提供电子文本。
 
 2008中国传播学论坛
“中华文化与传播学的开拓创新”
国际学术研讨会组委会
2008年3月20日
 
附1:论文格式:
一、 标识:请在首页右上角注明“2008中国传播学论坛论文”或 “2008中国传播学论坛 学生论文”,宋体五号;
二、论文标题:宋体四号,加黑,居中;
三、作者姓名:宋体小四号,居中;
四、内容提要:300字左右,楷体五号;
五、关键词:不超过5个,黑体五号;
六、正文:不超过10000字,宋体五号,注释统一使用脚注,宋体小五号;
七、参考文献:楷体五号;
八、作者单位、职称、联络方式:黑体小五号。
 
附2:
“媒介批评与传媒发展:2008第二届媒介批评国际学术论坛”
征文启事
 
“媒介批评国际学术论坛”是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倡设的一个特色性的学术平台。2007年首届媒介批评国际学术论坛“媒介社会与批评精神”由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与珠海特区报社共同主办,并取得圆满成功。
在媒介社会的语境下,媒介批评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建构性实践。我们相信,理想状态的媒介批评有望成为一座架设在新闻传播学术界、大众传媒业界,以及普通社会公众等诸种社会行动者之间的理性之桥,以批评之形,促建设之质。2008年3月18日,暨南大学以新闻与传播学院为主体,整合相关学术力量,正式成立“暨南大学媒介批评研究中心”。“媒介批评国际学术论坛”与“媒介批评研究中心”互为支撑,相互激荡,将共同致力于中国媒介批评的成长、发展与繁荣。与此同时,暨南大学媒介批评研究中心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亦将共同编辑出版《中外媒介批评》。《中外媒介批评》(第一辑)精选首届媒介批评国际学术论坛的部分论文编辑出版,有关编务正在进行之中。
2008第二届媒介批评国际学术论坛将暨南大学媒介批评研究中心与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共同举办。现开始征集会议论文,有关事宜通知如下,敬请海内外新闻传播学术界同仁与业界精英不吝赐稿。
一、论坛主题
本届论坛以“媒介批评与传媒发展”为主题,旨在倡导媒介批评精神,促进传媒健康发展。论坛拟邀请卓有建树的国内外专家进行主题演讲。
围绕论坛主题,本届论坛还将就下列问题展开专门讨论:
1. 媒介批评学在新闻传播学科体系中的地位;
2. 中外媒介批评的历史演进及其反思;
3. 媒介批评的方法论探讨。
4. 当代中国媒介批评现状研究;
5. 媒介现象与媒介问题的典型个案批评。
特别说明:欢迎有兴趣者自荐Panel的主题和方案。
二、论文提交与评审
论文提交:2008年7月1日至2008年8月31日。为便于论文评审和其他相关工作的进行,原则上不接受手写稿和打印稿(个别特殊情况除外)。请各位作者直接使用电子邮件的方式,将论文电子版(Word文本)发送至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媒介批评国际学术论坛”组委会的论文接收邮箱:mcf.jnu@163.com 。
论文评审:本届论坛除“主题演讲”外,其他论文则一律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精神,聘请有关专家学者进行匿名评审。通过匿名评审的作者,将获得参加本次“媒介批评论坛”的资格。论文评审工作将于2007年9月1日至9月31日之间进行,组委会将于10月初发出书面邀请函。
特别说明:① 本届论坛的投稿论文须未曾发表于其他学术会议或者其它刊物。② 本届论坛的优秀论文将收入《中外媒介批评》第二辑。
三、论文格式要求
1、电子格式:使用WORD文档格式。
2、字体要求:宋体。
3、论文标题:宋体四号,加黑,居中。
4、作者姓名:宋体小四号,居中。
5、内容提要:300字以内,楷体五号。英文300-500字。
6、关键词:三至五个、黑体五号。
7、正文:不超过10000字,宋体五号,注释统一使用脚注,宋体小五号。
8、参考文献:楷体五号。
9、作者简介:包括单位、职称、职务、联络方式等,黑体小五号。
10、页码:居中。
11、纸幅:A4纸。
四、论坛活动安排
本次论坛将在2008中国传播学论坛:“中华文化与传播学的开拓创新”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前一天(2008年12月12日)在广州举行,具体时间、地点及日程安排将另行通知。
五、本届论坛联系
通讯地址:广州市黄埔大道西601号 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邮政编码:510632
联系人: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林少娴 老师
联系电话:(020)85220207
传 真:(020)85223739
E-mail:mcf.jnu@163.com
 
“媒介批评与传媒发展:2008第二届媒介批评国际学术论坛”组委会
         2008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