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传媒教育,提高媒介素养
谢金文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
摘要:在当今世界,人们的媒介素养是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积极作用、防止其消极影响的基础条件,也是个人生存发展、社会文明进步所必不可少。媒介素养的内涵当包括对传媒功能的认识,对传媒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关系的认识,对传播规律和各种传媒特点的认识,以及对传媒评判标准的认识,能合理、合法、合规律地利用传媒,并通过对传媒的选择、批评、建议、提供反馈意见等,积极地参与传媒,主动地支持和监督传媒。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对象可分三种:党政干部、传媒人员和其它公众,传媒教育当融入各级各类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媒介宣传。我们还可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经验,但又要有我们自己的侧重。
关键词:传播;媒介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 A
人们的媒介素养,是指人们对大众传媒的认识、利用和参与方面的素养,包括具有利用传媒的技能(如上网、摄影、摄像)。其中最根本的是了解大众传媒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的关系,对社会和个人的正、负作用,还要了解各种传媒的特点,知道评判传媒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传媒的积极态度和主动能力,能够科学、有效地利用传媒,包括明智地辨析、选择传媒及其内容,合理合法、低成本高效率地通过传媒进行传播,并且积极地参与传媒,主动地支持和监督传媒。
一、媒介素养的必要
大众传媒的作用基于其功能。大众传媒的功能有信息传递、宣传教育、文化聚散、提供服务和娱乐等。其中每一种功能都可有正负两方面的作用。传递的信息可能是真实的、全面的,也可能是虚假的、片面的;宣传教育内容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是错误的;聚散的文化可能是先进的,也可能是落后的;提供服务和娱乐可能是满足合理需求的,也可能是迎合低级趣味的。对这些作用认识的全面、正确程度,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了对传媒的态度和方法,因而是衡量媒介素养的重要标志。
过去我们以事业单位的方式来管理,从传媒机构设置、人员安排、内容和形式(如报刊的版面大小、页码多少)、经费来源和使用等各个方面进行严格控制。然而水至清则无鱼,在防止任何失误时,把大众传媒的许多应有的作用也过滤掉了。传媒中信息不全面、不及时,不同意见难以反映,舆论监督缺乏,社会的信息体系不健全。同时在宣传指挥失误时,得不到必要的制衡和纠正,反而迅速扩大了这种失误的影响,带来严重的危害。我们国家走过的许多弯路,包括“反右”、“大跃进”、“文革”等,都与这些弊病有关。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大众传媒逐步实行企业化管理和走向市场,进行产业化运作和集团化发展,传媒日益关注受众的需求,扩大信息量,提高吸引力,增强经济实力和传播能力,其进步有目共睹。然而事业化管理的许多弊病仍然存在,又出现低俗化、色情化、替厂商炒作、不正当竞争等问题。我们从“水至清”过来的受众则对传媒缺乏批判的意识和习惯。
传媒问题的关键是人。能对我们大众传媒产生影响的人很多,其中很重要的是各方面的干部。不仅是宣传系统的,还包括各级党委和政府部门的。其中许多人对新闻传媒的认识仍停留在宣传工具的层面,而对新闻传媒的社会瞭望作用,实现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的作用等,则知之甚少或基本不知,以致经常做出不适当的指挥和干预。该报道的新闻不予报道,可反映的观点不让反映,需讨论的问题不能讨论。在这些方面的利弊权衡中,仅从宣传的角度、或地方、部门、甚至个人的政绩形象等考虑,没有把社会的信息需要、民主政治需要、科学决策需要、人民的知情和表达需要、舆论监督需要也衡量进去。重要信息缺失或滞后、舆论监督缺位或软弱也就在所难免。即使从宣传的角度看,在信息科技高度发达、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经济和大众传媒全球化的今天,固守过去的传媒思想和不予报道、推迟报道、内外有别报道等模式也已达不到预期目的,还会损害党和国家的形象,降低我们传媒的公信度和影响力。同时由于许多不符合新闻规律和传播规律的干预,以及传媒从业人员自身的素养问题,我们许多大众媒介的内容和形式都很不专业,缺乏吸引力、影响力和国际竞争力。
传媒实行企业化管理和走向市场以后,受众对传媒的影响也日益增强。品味高尚、鉴别力强的受众,可通过自己对传媒的选择和其他各种形式的反馈,促使传媒提高品位,履行社会责任。而趣味低下、缺乏鉴别力的受众则会对传媒产生相反的作用。同样,对传媒的正负功能、社会责任、受众的传媒权益等有较多认识的受众,可有力地促使和监督市场化运作的传媒履行社会职责。受众越倾向于选择社会效益好的传媒,那些传媒的经济效益就会越好,传媒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就越能统一起来,形成良性循环。因此提高受众的媒介素养,也是给传媒业深入进行企业化改革、市场化运作、产业化发展和提高社会效益创造条件。
对受众自身而言,提高媒介素养也很重要。在现代社会中,人们越来越多地从传媒获得信息,人们头脑中的主观世界越来越来自于他们接触的传媒,或者说越来越由传媒呈现的世界所决定。大众传媒缤纷复杂,只有能广泛地接触各种传媒,能对传媒及其内容做出明智的选择和判断,才能获得最充分、最优质的信息、见解和精神营养。同时对传媒的了解越多,利用能力越强,就越能充分、有效地通过传媒发布信息和表达意见。
走进市场对传媒来说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促使传媒改变唯上唯权,走向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尽力满足受众的需求、全面履行社会职责,另一方面又会使有些传媒片面追求经济效益、迎合市场,忽视职业道德、社会效益,搞利欲诱惑、低俗炒作、有偿新闻等。我们的许多受众又早已习惯于对传媒内容不加分辨地接受,很容易受到污染和误导。如果受众的媒介素养较高,就能自觉抵御传媒的负面作用,并迫使有关传媒改弦更张。
随着社会传播数字化、互联网和卫星电视飞速发展,随着经济、文化、生活、教育和传媒的全球化,我们的受众面对越来越多的传播者。网络媒体五花八门,内容发布者更是多种多样。境外传媒日益渗透进来,出境学习、工作、旅游等也越来越多,人们接触境外传媒也日益增多。这一方面使人们的视野更加开阔,另一方面许多人对传播者的背景、对境外媒介的政治、党派倾向和控股者、广告商的影响等不了解。西方受众和媒介人强调新闻的客观性,媒介的娱乐性,使他们传媒的倾向性很隐蔽,迷惑性也会更大。因此还需要普及新媒体知识,以及关于境外传媒的知识。
二、媒介素养的内涵
第一、认识大众传媒。主要可分五个部分:
1、对传媒功能的认识。了解大众传媒有工具性的功能和消遣性的功能。工具性的功能中有对个人而言的了解和学习等功能,对组织机构而言的决策和协调等功能,对社会而言的沟通信息、监视环境、宣传教育、聚散文化等功能。从媒介素养的要求和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目前我们要提高的认识主要为:
——对信息功能的认识。从广义上看,信息是与物质、能量并列,构成人类生存环境的三大基本因素之一,包括信息源所发生的各种讯号和消息,各种声音、图像和文字符号,各种知识、经验和思想。音乐、电影、小说等各种文艺作品,也都是信息流。传受信息是大众传媒的基本功能,其他种种功能都以此为基础,都是通过信息的传和受产生的。比如传送观点性信息产生宣传功能,传播知识性信息产生文化功能。从狭义上看,信息是减少或消除事物不确定性的东西。大众传媒的许多其他功能也与此有关。比如事实说话——通过传播事实性信息产生宣传教育功能。在某些时候,比如战争时期,大众媒介的宣传功能在重要性上有时超过了信息功能,但仍要遵循和利用信息传播的基本规律,比如宣传时要注意寻找新的角度、层面和内涵,发掘新鲜性;用事实进行宣传时要有客观的形式等等。
——对宣传功能的认识。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要通过宣传来鼓舞信心、凝聚人心、促进稳定。我们作为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要通过宣传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深入人心,成为人们的行为指南。我们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要通过宣传来普及政法、经济等知识,来获得对改革开放的广泛支持和配合。我们的企业和产品也要通过宣传来树立形象、影响消费。另一方面,宣传要符合宣传规律,讲究宣传艺术,落实宣传效果,不能只看做了多少宣传,更要看被接受了多少,要避免自欺欺人,资源浪费,甚至引起逆反心理。宣传的失误更会产生严重后果。
——对教育功能的认识。书籍、电影的教育作用自不待言,而以新闻为重要内容的报刊和广播电视,以往我们一直强调它们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其实它们在知识、道德、审美教育和智力开发、能力培养方面也有很大的作用。从人的一生来看,传媒在这些方面的影响会比学校更大。学前教育、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都可以充分利用传媒。
——对舆论监督功能的认识。要看到传媒的舆论监督有公开性、广泛性、及时性的长处,为其他监督方式所不逮。要看到监督对象的影响力,可使监督者(包括传媒机构)不能、不敢、不愿监督。要看到舆论监督的珍贵和艰难,给予热情支持和帮助。
——对负作用的认识。大众传媒的各种功能都会产生正负两种作用。如虚假信息的传播、错误方针的宣传会误导受众、危害社会,色情暴力的渲染内容会毒害青少年等。有的传播对有些人有积极作用,对另一些人则有消极作用。如许多无益无害的电视剧,可让一些无所事事的老年人得到消遣,而大学生如果沉湎于此,就会浪费许多宝贵时间。
2、对大众传媒与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关系的认识。包括:
——对大众传媒实现公民权利、建设民主政治作用的认识。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很大程度上要通过大众传媒来实现。这些又是人民参政议政、实施民主权利的基础。
——对大众传媒的主要影响因素,如社会控制和管理、主办者、广告商、消费者的认识。了解对同一件事情,为什么有的新闻媒介这样报道,有的那样报道,有的干脆不报;有的突出这一方面,有的强调那一方面。受众对传媒的了解越多,就越能做出明智的判断,或自觉地从多种不同的渠道求得印证,准确地选择社会责任心强、信誉度高的传媒为参照。
——对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关系的认识。看到大众传媒既创造大众文化,又受制于大众文化,看到大众文化既有很大的积极意义,又有不小的消极影响。
——目前对我们的传媒管理干部来说,还需认识大众传媒的经济属性,认识传媒市场、传媒产业规律,发挥其积极作用,防止其消极影响,使我们的新闻传媒业能充分吸收现代企业制度的长处,合理分配、充分利用资源,公平公开公正地竞争,全面发展壮大和应对国际竞争。
3、对各种媒体的特点的认识。如印刷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媒体各有什么长处和短处,如党报和社会生活类报纸有什么不同。明确了这些特点和差异,就可以对它们加以合理的、有效的利用,就不至于对他们作同样的看待,比如把党报的发行量与晚报比较。
4、对传播规律的认识。包括对传播过程和各个环节——传者、内容、渠道、受众、效果和反馈的了解,对选择性注意、理解、记忆,以至形成、改变思想观点和行为的了解。各种类媒体又有各自的传播规律。
5、对大众传媒评判标准的认识。作为宣传工具,有导向的正确性、宣传的有效性标准。作为信息工具,有真实、全面、客观、公正、及时、充分、舆论监督作用等标准。作为文化和娱乐工具,有健康性和先进性、丰富性和生动性、艺术性和创造性标准。同时各种类媒体的评判标准又应有所不同。
第二、利用大众传媒。对传播者而言,主办者可用来进行宣传、指导、教育、服务、盈利,广告主可用来树立企业和产品的形象、发布商品信息、影响消费者的观念和行为等。对受众而言,可用来了解世界、获取信息、吸收知识、表达意见、参与社会事务、享受艺术和娱乐等。而要利用得科学明智、代价低效果好,防止低效果、无效果、反效果和副作用,就得对传媒功能、传播规律和各种传媒的特点有正确的把握,对传媒进行合理、合法、合规律的使用,从而更好地实现人生或组织的目标,推进社会的发展,同时避免给社会和个人带来损害。在广播电视音像等视听传媒和网络媒体高度发达、数字化传播普遍应用的时代,利用传媒的素养还包括运用摄影、摄像、电脑、网络的等工具和视听语言的能力。
第三、参与大众传媒。人们可以通过受众调查等机会,主动提出批评、建议等方式,向媒体机构提供反馈意见,更可以通过对大众媒介的选择产生有力的影响。要有积极参与意识,帮助和促进传媒提高质量、履行社会职责。去年加拿大首都一家报纸批评了总理,结果总编辑被倾向于总理党派的报业公司老板撤了,引起舆论大哗,一个月内,5%以上的订户退了这份报纸。
三、媒介素养的提高
以往我们的传媒教育,基本只限于新闻与传播专业的学生和新闻宣传系统的培训。现在看来已远远不够。既然对传媒产生重要影响的人(许多情况下还是主要的、决定性的影响者),大大超出了传媒界的范围,既然如何选择、利用传媒与每个人的生存和发展、与每个人的切身利益都密切相关,既然传媒界的许多人对传媒新观念、新思想、新理论也并不了解,何论其他人,那就有必要进行普遍的、终身的媒介素养教育。
在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对象可分为三种:党政干部、传媒人员和普通公众。
各级党政干部对传媒的体制、运行、内容、作用会有根本性的影响,尤其是主要领导干部和主管传媒的党政干部。因此首先要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
传媒业务人员是“灵魂工程师”,他们的素养对传媒的影响更经常、更直接。人民大众和其他干部的媒介素养也与传媒的“言传身教”直接相关。因此也特别要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
广大群众是推进社会和传媒事业的根本动力,也是各级干部和各种传媒人员的来源。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参与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的能力,具有根本性的意义。同时,提高他们的媒介素养又符合他们的直接利益,使他们能明智地选择、判断和利用传媒,能防止为传媒所蒙、所欺、所害。相信会引起他们的兴趣,得到他们的支持。
提高全民的媒介素养,可有多种方式途径。可以在大、中、小学开设传媒知识和能力的课程或讲座,可以开设面向媒介人员、各级教师和全社会的培训班、进修班和讲座,可以有意识地在大众传媒中增加与媒介素养有关的内容,介绍传媒知识,鼓励参与传媒,指导利用传媒等。
还可借鉴国外的有关经验。据《战略家论坛》杂志社的资料,在20世纪七十年代,欧洲的教育工作者认为要让“阅读理解”电影、电视、广告和照片的能力,成为人们基本的“读写”能力,成为个人素养的一部分。八十年代时,媒介素养教育在英国、挪威、加拿大和澳大利亚迅速发展。加拿大在90年代初,大部分省份成立了媒介素养教育协会。美国现在也有好几个参加者颇众的媒介素养教育组织和定期会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78年委托芬兰媒介研究专家设计国际性的传媒教育方案,1982年、1984年和1986年,先后出版了三种读物:《将大众传媒用于公共教育国际研讨会的报告》,《传媒教育》,《了解传媒——传媒教育与传播研究》。1989年发表的世界交流报告中,介绍了媒介素养教育的国际趋势,以及亚太地区、欧洲和拉丁美洲的媒介素养教育状况。西方媒介素养教育的核心转向了理解大众媒介的角色问题,媒体机构的所有者问题,个人介入和使用传媒问题。当数字化的信息和娱乐渗入社会时,对青少年和儿童的负面影响问题又突出起来。
另据美国爱达荷大学陈启英介绍,英国在1986年成立全国初级媒介素养教育工作委员会。1989年英国的教科部(Department of Education and Science)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正式教学体系中,并在当年的考克斯报告论及传媒教育时称“Media Education aims to create more active and critical media users who will demand, and could contribute to, a greater range and diversity of media products.”(传媒教育旨在造就更加积极和具有批判精神的媒介使用者,他们将要求能享有——并有助于形成——更为广泛和多元的媒介产品。)现在英国从中学到大学都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美国1993年的一次媒介素养倡导者全国会议上,将媒介素养定义为“the ability of a citizen to access, analyze, and produce information for specific outcomes”(一个公民为了各种用途,使用、分析和制作信息的能力。) 英美的媒介素养教育目标,主要为使人们能够了解媒介的政治、经济、文化、意识形态、掌控权、广告等因素,发展出自主性的解读,能够主动地利用媒介,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也已在积极推动媒介素养教育。联合国科教文组织1989年在巴黎召开会议时,表示支持媒介素养教育,1999年在维也纳举行的会议中,来自33个国家的代表们呼吁,在各国尽可能开展各种形式的、全民的和终身的媒介素养教育。(陈启英:《媒体素养教育——E时代之新公民教育》,载《中国传媒报告》2004年第一期,香港出版。)
在西方国家,媒介素养教育侧重的对象是普通公众,侧重的内容是让公众了解各种大众媒介的产制过程、机构背景、内容特点、接受过程、正负作用,提高公众辨识、利用大众媒介的能力,包括使用现代化传播工具的能力,防止大众媒介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对青少年的毒害,促使传媒履行社会责任。
我们的媒介素养教育当有不同的侧重。教育对象上,我们目前也很需要提高普通公众的媒介素养,提高他们对传媒这一重要的社会公器、大众传播这一重要的社会活动的了解,提高他们的传媒选择和传媒内容辨析能力,利用传媒传递信息、表达思想观点的能力,以及参与、监督传媒的意识和能力。然而与此同时,我们还要注重在各级干部、包括宣传系统的干部中普及传媒知识,提高他们科学地管理、开发和利用传媒的能力,我们还要让各级各类教育工作者——传媒工作者也是一种——先做好传媒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学生,再帮助其教育对象提高媒介素养,同时充分了解和利用传媒的教育功能。
在内容上,我们要着重于认识大众传媒有信息传递、宣传教育、文化集散、提供服务和娱乐等基本功能,以及议题设置、舆论监督等具体功能,对个人和社会有交流沟通、培养激励、整合凝聚等重要作用,也有误导、瓦解、毒化等消极作用,传播者还要认识新闻规律、传播规律和传媒经济规律。
在目标上,我们除了要让普通公众能明智地判断、选择和充分地利用传媒及其内容,还需通过媒介素养的普遍提高,给传媒的体制改进、质量提高创造条件,使传媒能全面、充分地发挥积极作用,防止消极影响,更好地满足人民的知晓和表达、文化和精神的需要,社会的民主和文明、发展和进步的需要。
On education for media literacy in China
Xie Jinwen
(School of Media and Design,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Abstract: In the world today, people’s media literacy are basic conditions to make full use of mass media, to prevent their passive influences, are necessities for individuals to well live and develop, for societies to become more advance and civilized. The connotation of media literacy should include the knowledge and recognition of media functions, of relations between mass media and politics, economy, society and culture, of communication regularity, of characteristics along with various media, and of criteria to evaluate media; include the ability to use mass media rationally, legally and scientifically; include participating mass media actively, to support and supervise mass media initiatively, by choosing, criticizing, and suggesting, by providing feedback information, and so on. In china, those who should be covered by media educa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kinds: cadres of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and government, media personnel, other people. Media education ought to be combined into various sorts and levels of school education, social education and media publicity. We may also use the experience of other countries for reference, while have our own emphasize.
Keywords: communication;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