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

新技术1

 

罗伯特·弗古森,杨晓丽译

(伦敦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在新技术充斥社会的今天,媒体质询者应该注意研究什么样的问题?随着新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媒介可能会发生什么值得探讨,注意和研究的问题么样的问题?罗伯特提出的这些问题,对于媒体质询者和研究者来说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新技术;所有权;环球网;互联网;电脑空间;身分认同;网络研究;符号学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 A

 

 

虽然ENIAC计算机(电子数字积分计算机,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omputer)是由18,000个真空电子管组成,重达30吨,但是很有可能,未来的计算机只需要1,000个真空电子管就能组成,重1.5吨。

——《大众机械》2

技术就是一条将宇宙系统化的路,所以,人类不一定非要去实践它。

——马克斯·弗里希(Max Frisch)

分析新技术是如何被应用于统治和民主化进程中的工具和手段,并且提出他们应该如何重建和如何为创建更加平等更加适于生存的社会而服务,同时使那些失去公民权利的个人和团体重新享有权利等问题是一个挑战。

新技术是媒体质询者目前所面临的最大的挑战。因为,新技术覆盖了人类科学和科技史上前所未有的领域,它与我们未来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休闲活动、知识获得、学习和教学方法、医药、旅游、交流方式等,甚至和人类的生存,都有着紧密的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新技术也可以被看作是具有无穷用途的小机件,它可以促进家用器具和机动车辆的计算机化,也可以用于一些小玩意儿上,比如能持续演奏《平安歌》两个月后就可能被人丢弃在垃圾桶里的圣诞幸运管。当然,如果你生活在世界的某一阶层、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新技术与你的联系会是非常紧密的。但是,即使生活并不富裕,你也能够感觉得到新技术的影响。新技术对人的影响是没有人能回避的。有人认为,新技术的到来会减少他们的工作机会,有些人还认为新技术会增加人们不得不面对的又很难实现的物质需求的压力。似乎,现在的世界被分为技术爱好者和技术恐惧者。但是,还有一种人,那就是质询者。他们承认科技中积极的因素,又担心负面因素带来的反作用。本文将分析探讨新技术带来的一些紧张不安和进退两难的局面。很显然,新技术对未来所产生的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基本上占有相同的比例。同时新技术促进了媒体联合的趋势和新一代媒体巨头的产生。本文将从后者的发展状况谈起。

一、所有权和控制的问题

“新技术”主要是指未来的数字媒体和卫星科技。在过去的五十年里,由于运行速度和存储能力的激增、计算机软件程序的日益复杂化,通讯已经产生了巨大的量变。更多的人可以用廉价的设备以更快的速度和更远的人进行交流,而所有这些在几年前是难以想象的。交流的存在依托在硬件和软件的基础上,同时还要通过多途径保证消息从发出者传送到目的地。所有这些都意味着有一个巨大的、通过设备控制出售传送和接收的市场正待开发。新技术是资本家的理想,他们已经从中得到或失去了很多财富。同时,新技术也形成了一个通向过去的、多产的、高利润的桥梁:比如老电影DVD、经典哲学书籍光盘版、成本低廉的往年流行音乐CD等。休闲活动成为巨额财富的源泉,电脑游戏更是一个数十亿美金的产业,就像线上或线下的色情产业。而由谁来制作硬件和软件,由谁来控制具有通讯潜力的分销就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意想不到的是,这些都掌握在少数大企业手中。

近几年,出现了资本主义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大量的兼并活动。3  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公司(Aol/Time Warner)联合控制着360亿美金的收入,AT&T无线(AT&T) 660亿美金,新闻集团(News Corporation)116亿美金。后者属于默多克帝国,在英国它还拥有《太阳报》(The Sun)、《泰晤士报》(The Times)和《世界新闻报》(The News of the World)等;美国的福克斯新闻频道(Fox news Channel)也是新闻集团的组成部分。实际上,这些报纸和新闻频道对社会事件持有的特定立场,比如2003年伊拉克战争的报道,已经表明它们拥有的权力并不仅仅局限在经济所有权的层面。无论我们意识到与否,微软公司的垄断对家用电脑使用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我们可以轻易从网上查到公司的所有主要情况4。这些说明了新技术和更加成熟的通讯技术是关乎思想意识形态构成的组成部分。尽管,勤勉的调查者有出入于网络研究在网络上挖掘多种观点的自由,但是要把众多普通使用者提升为更强大的网络信息鉴别者几乎是不可能的。主要的新闻集团通过网络和其他媒介来描绘、定义世界,所有权和控制的模式也在强调突出当代科技发展中最富有讽刺意味的方面。处在一个争论后现代性和后现代主义的时期,在集中被摒弃,而分离、消解逐渐成为常用的解释性概念时,资本集团的力量却一直在增长。如何解释这些发展,对于我们理解新技术在未来社会中能够或者应该扮演的角色有着相当大的意义。

二、万维网和媒介

现在,我将探讨万维网和个人电脑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争议以及讨论万维网(网络)与电影、电视等其它媒介的关系。另外,如果可能我还将探讨作为媒介,网络自身权利问题。

文章伊始,我有必要重申一些有关网络和因特网的基本知识。1969年,美国国防部下属部门——先进技术研究计划署(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gency)宣布要发展远程联络的计算机网络。最初只有四台计算机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Arpanet5。它实现的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当其中一台计算被毁坏之后,其它的计算机依然可以继续正常运行。核恐怖是这项工作的主要推动力。我在这里提到这个问题只是为了强调人类的主要传播技术的发展,很少是基于提高人类理解能力或者让世界友善沟通的愿望。短短数十年,我们已经从后核通讯时代(post nuclear communication)发展到了网络通讯时代。我们可以利用网络收发带有或者没有声音、图像、视频的电子邮件,收发音乐和其它多媒体文件,甚至收发影片。数亿人在使用这项功能。2003年,安纳伯格传播学院(Annenberg School of Communications)估计:中国的因特网用户就达到近5,900万。这种交流方式快速、容量大、信度高,而且目前价格相对便宜。据微软网络(Microsoft Network)统计: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起,因特网用户的数量以每9到14个月翻一番的速度增长。1981年仅有213台计算机连接到因特网上。但是到了2000年,数字一下子激增到1,000多万。目前因特网的用户只能靠估算。有一项调查发现,截止到1996年,有6,100万;1998年底,人数为14,800万;到2000年底,人数为40,700万。一些分析家认为,到2002年底,使用网络的人数可以再翻一番。

因特网已被比作高速公路系统,可以完成打包传送——也就是万维网。1995年,因特网私有化之后,潜藏巨大商机的大门被打开;同时也意味着广告可以出现在网络上。现在,它已经成为一个巨型商业机器,同时也是在全球范围内通讯和分享信息的潜力无穷的传播工具。在http://www.isoc.org/internet/history/ 网站可以找到有关网络历史的各种相关信息。许多人对这些发展做了整理收集,同时这些情况也为媒介质询者提供了很多重要的问题。首先要问一个很严肃也很简单的问题,就是讨论我们从何入手研究?第二个问题是如何发展出一套网络研究的方法论。

网络的无所不包使很多作者在评论网络的结构和用途的时候采用了暗喻的方式。1996年,哈维·哈恩(Harvey Hahn)这样描述因特网:你在那里探险,遇到很多你永远都看不见的人。他对身份不明的陌生人的描述让人联想起《小王子》中的情节:

他长久地注视着我。

你只是以为你看到我了。但是,我并不真正存在。无所谓为了什么,总有一份地图。不要丢弃它,你能够带着它去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他指向你身后一张平放在地上的纸。你转过身,把纸捡起来,而当你转回身的时候,他已经走了。你低下头。在另外一张空白纸的中央,写着一个大写的X和一句话“你在这里。”

这些对于那些只是想使用网络的人来说已经足够了。但是,如果我们希望能够用我们的智慧,那就还有另外一些问题需要解答。伴随着一些强大的成功的网络搜索引擎如Google和Alta Vista的出现,不必再担心像从前一样出现完全迷失的现象了。另外有一点是肯定的,网络太广阔了,最简单的搜索都可能把你领到一个特别的路上。这是因为出现了动态的超文本链接(HTML,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它确保了我们只需要用一点点儿时间或者根本不花费时间就可以飞速穿梭于网页之间。让我们来看看这个例子。我将尝试利用搜索引擎演示一些概念性的配置和搜索结果的动态浏览。对于媒体质询者来说,这种尝试应该经常去做。

2003年10月13日,我在Google上以“贫穷”(poverty)为关键词作搜索。在我点击搜索按钮之后产生了1,450条记录。我没有办法逐一地去看这些搜索结果,因为如果这些都是我想要的结果,我得花上几个月的时间才能通读这些内容。在粗略地看了一下之后,我点击了网页“贫穷、福利和道德规范——描写贫穷和福利的文学作品”(http://ethics.acusd.edu/Applied/Poverty/poverty.html)。在这一页面上,我发现了无数篇文章。我选择了托马斯·伯尔尼·爱德桑德(Thomas Byrne Edsall)的作品《回归平等》(The Return of Inequality)。在我还没有看完这篇我感兴趣的文章的时候,我又发现网页上有《大西洋月刊》的链接。我马上进入到它的主页。而这时,我又被另外一篇罗伯特·卡普兰(Robert D. Kaplan)的文章《后萨达姆模式》(A Post-Saddam Scenario)所吸引。正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又注意到卡普兰是《武士政治》(Warrior Politics)的作者。我点开这个链接,从广告信息中了解到卡普兰是“新美洲基金”(New America Foundation)协会的高级董事。好奇心把我领到了这个组织的网站。到这里,我决定回到我最初搜索的话题,所以我再一次在‘新美洲基金’协会的网站中的搜索引擎里输入了“贫穷”这个条目。这一次,出现了204个搜索结果。我决定从中选一篇读。这是一篇由彼得·卑尔根(Peter Pigen)在2003年8月20日给沃尔特·莱克著(Walter Lacquer)的《无止境的战争》(No End to War)一书写的书评。我对于卑尔根所言很感兴趣,于是就访问了他的个人网站。在那里,我找到了他的个人简历和一些近照,并再一次进入了他的书评。现在你应该已经注意到了我没有谈到的内容,就是目前为止我也没有提到任何有关我查到材料的内容。

  我刚才列举的这个搜索过程并不罕见,这也和你是在查“贫穷”或者足球比分的内容无关。刚开始,是在一则条目地引导下进行搜索,接下来就会出现无数的选择和方向。选择哪一条内容很有可能取决于当时的时间、权宜、兴趣或者仅仅是因为搜索者的一时之念。一旦作出决定,搜索者就会被带到越来越明确的核心材料,或者其他任何的可能。网络就像一只巨大的电子章鱼,在展开和关闭它的触角。在刚才的搜索中,我也许会在读完这个书评后结束我的搜索而依然没有意识到我已偏离主题。也许,我会随着这个大章鱼继续搜索下去,直到我累得不想再看为止。当然,这只章鱼不会觉得累。对于那些不成功和不专注的网络使用者来说,搜索就像是一场与无穷的数据库进行的消耗战。

  这里有两个关键点:第一 网络就像一个容纳了最多的参考资料的图书馆,给使用者提供了无限多的选择;第二由于所提供的选择是无限的,除了最勤奋的研究者外,没有谁会查询所有相关内容,因为时间不够。所以,“研究”就有机会因素存在,包括了任何能吸引你的眼睛或耳朵的东西。网络提供了一种自由的形式,其中允许机会来主导预期。同时,还提供了一种非线性的多焦点的询问形式。乐观者也许会觉得,这种方式引发了侧面的思考,拓展了认知新技巧的可能性。相反地,悲观者也许会认为网络仅仅是鼓励那种浮躁的、浅薄的学习知识的态度。而心理学家则认为这种方式呈现了一系列与学习发展过程相关的复杂课题。我所举的这个例子正是叙述了那些喜欢带着目的浏览网页的人的习惯。另外一些人,一旦发现他们喜欢的网站,他们会把那些网站记录在书签里经常使用。其他一些人也许不时会去其它相似的网站看看,但是这种情况往往也只是随便看看而不是精读。对于媒介研究者来说,在调查方法上出现了一个具有挑战性的值得考虑的比例问题。在难以控制网络使用模式、很多网页存在时间短的现实情况下,我们该如何进行网络研究呢?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利用一些概念性的法则来解答。当然,仅仅一篇文章的空间,我不能完全分析这些由网络引起的多种可能性。所以,我将集中讨论那些我认为媒介质询者最可能优先考虑的问题。

三、网页和兴趣小组

  成千上万的网络使用者也是电影、电视、体育和音乐爱好者。他们通过网络去搜索他们喜爱的内容。有的时候,他们也会由着自己的爱好设计一些网页。这种网站经常会提供一些内容相似的网站的链接。以大卫·蔡司(David Chase)创作的电视剧《黑道家族》(The Sopranos)的相关网站为例。为什么要举这个例子呢?因为它很好的说明了电视、网站和商业之间的关系。而这些品牌效应对了解当今流行文化有着重要的意义。电视剧《黑道家族》已经连续播出了4季,第5季目前正在运作之中。故事讲述了一个新泽西州富有的黑道家族的生活点滴,描述了从家族忠诚到亲子关系的一系列问题。这部的电视剧不仅高质量,还取得了收视率第一的成绩。这部电视剧包含了很多暴力的画面和粗口,但是也强化了效果。同时,电视剧里面也有很多裸体和性的镜头。该剧遭到了意大利美国委员会(Italian American Council)的强烈反对。他们把该剧的表现手法与莎士比亚的戏剧中的《夏洛克》(Shylock)和电视剧《亚莫斯与安迪》(Amos ‘n Andy)做了比较。天主教会没有公开地对这部电视剧进行评论,但是很多天主教徒认为《黑道家族》是一部高质量的电视剧。

  《黑道家族》的出品公司HBO为它设立了自己的官方网站(http://www.hbo.com/sopranos/)。这个网站在技术上给人深刻的印象,包括了很多视频和音频片断。同时网页上还有大量与该剧相关的产品的广告,从领带、浴衣、运动衫、眼镜到食物礼品包。网站上还提供了很多其它信息,例如演员访谈(文字和视频形式)、剧情预告、剧中人物介绍等。另外,网站还有一个“官方的”家庭网页(http://www.hbo.com/sopranos/wernick/index.shtml),在这里你可以浏览到大部分主要角色的详细,还能看到他们以剧中人身份所作的天才访谈。这个例子展示了网站如何促进了一个虚拟世界的建立。在这里,现实和虚构没有界限,因为这个世界是唯一的、而且是相似的。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你必须相信它,然而这种“假定性认可”(the suspension of disbelief)的程度高低对于电影作品来说意义重大。

我对于专门为《黑道家族》特别设计的网站和传统的媒介形式——电影电视之间关系的介绍有点儿冗长。其实我们还应该把杂志、连环漫画等媒介形式放在一起讨论。为了研究和讨论网络通讯问题,我们需要先确认是否需要采用一种不同的方法论。举个例子,我们应该判断阅读网页上的内容和在杂志上或者报纸上阅读同样的信息是否有本质的区别。《黑道家族》中的角色之一Federico Castellucci 1968年随全家来到美国,那是他才三岁半。1982年,他获得了著名的纽约视觉艺术学院(School of Visual Arts)的全额奖学金,并取得了绘画和媒体艺术学士学位。如果在不同的媒体形式中确实存在着不同的话,我们需要证实,我们对于Castellucci 的认识是如何随着信息源的不同而变化的。网络信息可以选择多种模式表现。问题是,在“解码”(decoding)这种不同以往的更为复杂的网络媒体形式的时候,是否需要一种不同的符号学。而这种方式绝对不同于翻阅杂志的方式。无论我们如何回答这些问题,我们的责任是继续研究,寻找出一种途径去证实我们的研究方法。也许,与电视相关的网站会在符号学的基础上与科学幻想杂志不甚相同。但是,尽管在我们浏览网站的时候我们没有像杂志似的页面来回翻阅,然而事实上,阅读网页的软件——浏览器的设计——已经提出“利用率”的问题。这里有一种可能性就是网络使用在这一层面上仅仅是一种有关现状的电子版本。然而,这种情况还没有被恰当地应用在其他方式上。这也就正是媒体质询者的工作。

四、赛博空间和自我认同

在网络自我认同这个问题上,新技术在很多方面推动了它的根本性改变。自我认同通过未来的赛博空间已经被强化和解放了(或者可以被认为是压制、削弱和被错觉所影响)。赛博空间(Cyberspace)这个词首先出现在美国作家威廉·吉伯森(William Gibbson)1982年出版的《神经漫游者》(Neuromancer)。《韦氏词典》把它定义为“在线的计算机网络世界”。冈特利特(Gauntlett)认为,这个词“更像是网络空间的书面用语”,“特指概念上的电脑网络硬件、软件和用户的聚合”(Gauntlett 2000:220)。我之前举的例子中,我们能够看出网络的使用已经是最为平常的事情了。浏览,络一定会牵扯很多的精力,浪费很多时间,是琐碎小事和快乐无穷尽的来源。因为目前的数据还都是基于现象的层面,所以网络还有无限的内容等待着人们去体验和发现。赛博空间的概念及其伴随而来的“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对于网络的价值和意义形成两种分化的观点。虚拟现实也许比赛博空间容易界定。它包含了模拟或者仿真人们对于特定环境情况的反应,同时人们相信这种特定的反应是真实存在的而并不是“虚拟”的。一种关于虚拟现实的流传甚广的形象是一位戴着特殊设计头盔的用户站在一边,头盔内置声音和图象,制造出物理上速度和空间的感觉。但是,这不是普通的体验。相反,赛博空间,网络使用的概念性体验,已经成为数百万人日常发生的事。这两个词就像其他没有特定特征的后现代主义术语一样,已经成为普通人生活中的日常用语。

  凯文·罗宾森批判人们对于赛博空间的发展潜力过于乐观。他被谢尔曼和加特金斯提出的观点所激怒。谢尔曼和加特金斯认为“对卓越充满狂热的信念,他们相信这个时代是新技术的时代。新技术最终将会让我们脱离这个满是限制和挫折的不完满的世界。”罗宾森辩解说我们不得不承认没有“可选择的更加完美的赛博空间和虚拟现实的世界”。事实上,乐观主义者盛赞用户可以以不同身份出现在网络上,但同时这也允许恋童癖者假扮孩子出现在网络中。然而强烈支持者还赞扬“假扮”和创造身份的行为是美好的。有人几乎幼稚地轻信这种“假扮”比真正的自我要好,甚至比任何可能改变自我的建议都要好。

在探讨开发网络为想象类游戏提供可能性的问题上,还有一些事情需要强调。然而,本文的目的是探讨研究不同媒体及其应用样式等各种问题。多用户网络游戏(MUD)和针对特定群体的多用户网络游戏(MOO)勿庸置疑地将在实践中产生一系列关于采用新“身份”的问题,我将更加详细地探讨这些问题。

霍华德·莱茵戈德(Howard Rheingold)和雪莉·特克(Sherry Turkle)是研究网络与身份认同问题的关键人物。他们都是带着积极的渴望进入网络世界。并清楚网络带来的改变并不是合理分布的。和罗宾森一样特克也意识到网络活动变为现实生活替代品的危险:

我们需要关注虚拟社会的政治是否意味着在线民主而一旦离线就冷漠。同时也意识到出现了这样一种危机,即虚拟活动代替了现实社会的活动。我们也应关注新技术的到来打破了传统的阶级分野。尽管,一些城市内部社区已经在现实中运用了计算机交流方式作为一种现实社区建设,但是整体的趋势像是信息精英们的创造物。

特克同时也是对于认同游戏潜力的狂热者。她相信,进入网络世界并不一定意味着抛弃现实世界:

虚拟角色能够成为自我映射和自我转换的源泉。如果文献描述过的在线世界成为现实,我们能够利用在机器的虚拟世界中建立的社区来改进我们本身生存的社区。就像人类学家从外国文化中回归到本国文化中,虚拟世界的航行者也能够回到真实世界从而更好地理解什么是专断,什么可以被改变。

许多类似的文章都有一种乌托邦似的激情。因此,我们需要更加仔细的研究虚拟角色这种行为和虚拟角色的创造者。我们现在对他们了解得太少了。特克写道,一个21岁的大学高年级学生为他暴力性格辩护道:“我心中的确有这些,但是坦白地说,我更喜欢在多用户网络游戏中释放。因为在那里,我所做的并没有任何伤害。”我们也许可以接受这种观点。但是是否就是这种对所谓的“无伤害行为”的解释就是虚拟暴力的事实的受体。虚拟角色和戏剧角色并不相同。后者需要被观看,前者不得不去适应。在这里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探讨,这些也正是我们媒体质询者要做的。但比起多用户网络游戏,我们更应该探讨赛博空间。

霍华德·莱茵戈德在他那本颇具影响力的著作《虚拟社区》(The Virtual Community)的引言中写道:

我写这本书是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赛博空间对于政治解放的重要影响力,以及虚拟社区意欲改变我们作为个体或社团,对现实世界的体验方式,电脑基础上交流的释放潜力持乐观态度,但是我依然试图清醒地关注科技和人类之间关系的缺陷。”

莱茵戈德的态度已经完全被接受了。他提到了他在虚拟社区交到的朋友,并提到他在紧急时候得到过他们的帮助。他所著的书及其之后的一系列事情是对这种乌托邦式的激情佐证,同时也就某些可能出现的问题的警告:

电信业是商业,首先被认为是经济领域的参与者。但是,电信又为某群人影响另外一群人的思想和理解提供了途径。而谁能使用,谁不能使用,最终和政治力量有着紧密的联系。对即将普及的宽带网络技术的应用前景决定于一小部分具有商业利益的人手中,而这一前景必然和可怕的政治纠缠在一起。无论谁,只要在这项技术上获得政治优势,都能利用它来巩固权力。

莱茵戈德谈到,目前这种潜力恰好让我们重新建立公共领域,但是这种潜力同时也可能让网络成为专制的工具。那些意欲研究新技术的人,应将这些问题纳入研究范围。我们不能听到知识分子或者我们所在的其它阵营的看法而将这些问题割裂开来。这仍有待于我们区探索。

信息通路

社会学家赫伯特·席勒(Herbert J. Schiller)是最坚持地一直站在批判的立场上看待新技术的人之一。其他主要研究方向是所有权和统治的认同模式,同时他还研究信息渠道的扩散方式。关于前者,他评论道:

尽管鲜为人知,但新情况出现了。这个时代最为显著的标志是,对言论自由的威胁已经从政府向私有公司转移。这并不是说国家丧失了对个体言论控制的欲望。相反,它说明一种更无所不在的力量崛起了。对言论造成了更强势、更活跃的威胁。

席勒也提到了新技术持续和发展的重要性。但是,其他与新技术相关的基础问题都与通路相关。近来任何有关全球通路的分布图都说明了通路分布是不均匀的。互联网的接入成本也意味着占世界大多数人口的穷人可能永远也无法接触到电脑。对新技术的重要性的辩论常常掩盖了这些严酷的、使人清醒的事实。在那些正在发展互联网的国家,总是那些直接受益的人大发其财。因此,并不奇怪有人会持有新技术会加大贫富差距的论断。因此,赛博空间的民主性也被严重缩减。

2001年,非洲大约有81,600万人口,据统计,只有6,200万人口有电视机,2,000万人有固定电话,590万人有个人电脑,500万人使用过互联网。这些数字与前些日子从中国得到的数字相比出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当我们谈到信息时代,我们应该总是想到还有数百万的人没有办法接触到这个新的现象。即使是在富裕的国家,我们依然应该还有很多问题需要研究。在美国公立学校,学生运用计算机上网的比例从1999年的1/9上升到1/7。然而,由于学校的不同,比例也存在差异。例如,学生使用电脑上网的比例,由于各个学校重视贫困学生的程度的不同,依然存在着相当大的区别。6

网络接入显然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对其自身而言也仅仅是一个开端。那些有条件上网的人并不一定花大量时间去获取对他们有用的信息上,而这些信息只是互联网提供的信息中的沧海一粟。对于那些在网上闲逛的人来说,获得信息并不总是很有诱惑力。需要指出的是:一些人无法享受这种交流方式,并不意味着另一些网络使用者能够更加拓展他们的视野,发现世界更多的内容。这是一个未决的问题,人们很难去评价它。隐含其中的一个更加难以解决的问题是,我们这些网络使用者是否应该承担作为公民的责任,同时还能够体会网络带给我们的自由的享受。我猜想,在共同使用网络过程中,那些认为我们应该富有责任的提议将被认为是对于公民权利最为严重的侵害。但是,对于那些希望有所政治行为的人来说,网络提供了一个无论是在线和离线的广泛参与的可能性。反对团体通过网络有了一种新的交流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前所未闻的。另外,媒体质询者感兴趣的是,为什么人们在组织地方性会议或发表国际声明时,不进一步发挥互联网传播手段的更多优势?网站可以被用作信息和组织工具的资源。这已经被过去三年那些反资本主义示威活动、世界范围内的反战运动以及一些特定的政治组织所证明。另一个在网络领域中非常成功并且宣传广泛的活动是“赛博空间的萨帕塔主义者”(Zapatistas in Cyberspace.)。7认识到这些信息资源和争论的存在,让我们重新回到在本文最开始我提到的内容。现在我将加以说明。

网络学习,网站分析

在我们分析网络的时候,探讨分析其组织形式、所属形式、结构和通道方式等问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我们能否找到分析特定网站的不同模式也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应该持续地运用批判性的、具体的评论代替对于网络的赞美诗般的颂扬。网络中是否有“社会符号学”呢?你能分屏分析网页或分析在拉动滚动栏时出现的不连续单位页面吗?或者去找到多种网络分析方法能够分析在网络使用过程中出现的一屏到另一屏间转移的问题吗?

但是,对上述问题的答案既让人感到沮丧又让人觉得兴奋。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常常以“我也不是真的很确定……”或者“这些都基于……”等等方式来回答。难点是网络分析方法往往会落后于科技发展的速度,我们要机械套用现有的方法论,如形象和叙事。显而易见,分析网络需要一个能够从多角度分析的方法。道格拉斯·凯尔纳(Douglas Kellner)根据文化研究发展了一个方法。(Kellner, 1995:98)他吸取了从马克思到尼采一系列思想家的思想,提出了更具解释性观点。把网络作为文化产品,其包容性越强,理解力越强。当然,尽管我们尝试采用大量的解释性的观点,我们依然需要去寻找适当的方法论。我们需要一种更为动态的方法去分析“文本”。我为“文本”这个词划上引号的原因在于,多形式文本需要持续不断的再描述(re-description)。也就是说,文本,至少是网络文本,其存在是以多种形式来体现的。

网页可能会由一种或者两种字体组成,用中性的或不花俏的背景。当然,在网页中可以添加动画,这样在人们浏览网页的时候可以看到动态的效果,同时可以利用滚动条或者通过鼠标向前、向后、向侧面来浏览其三维空间。为了产生动态的分析,这种分析方法必须让我们与真实的时间和相关的特定概念相结合。在我们浏览网页的时候,网页上面包含了大量的链接。所以,当我们分析的时候我们需要采用“如果a,则b”的方式。我们几乎一直是在分析一系列表意单位,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能指 (signifier)。这一系列表意单位包括声音、动画、文字和静态图像及图表。也许,我们应该发展一种标图或者地图去研究网站使用的形式。

这些网页中包含的成群的“能指”也需要认真分析。在分析中我一直避免提到这个概念,只是因为我认为它太重要了,所以不能简单的解释。网站设计者可以使用的多种传播方式可以用于解释原子结构、寻找住所、帮助人算清他的纳税回报,甚至儿童色情文学。因此,我们对于网站的分析和对于网络设计原则的理解对于使用者如何联系这些问题是同等重要的。很久以来,人们已经认识到,传播方式的形式和内容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就像画架上的绘画作品和法律文书完全不同一样。设计者们在设计时总是要考虑恰当性的问题。但是,我们需要了解:恰当性的问题不是一个固定的关于设计和沟通的问题,而是内容与内容的关系。我们可以发现网络中大部分的设计和结构都是根据要求而设计的,或者根据使用者的需求。当我在打开一个摇滚乐网站时,(http://mmusa.rmhi.com/hmm/php/game.php),在重金属吉他音乐捶打着我微小的电脑喇叭的同时,网页邀请我上载自己的图像,并拖拉出一系列的小玩意儿如胡子、太阳镜、钮扣、领子和其他一大堆服饰来装扮这个图像。从视觉上面看,很多重金属音乐的网站都是运用灰色和黑色作为背景。网页顶端多用黑色、红色或者白色的哥特式字体。在这里,我被带进了一个形式、内容与链接技术结合完美的文化氛围。同时,通过这些链接,我总是能够去浏览更多摇滚乐或者其他音乐网站。

从符号学的角度分析,与克里夫·理查德爵士(Sir Cliff Richard)的官方网站(http://www.cliffrichard.org/)相比,我们可以发现其它一些有意思的问题。克里夫·理查德爵士的官方网站的主页背景采用皇家的紫色。在紫色的背景上,有一封以白色无截线字体展示的理查德爵士的信。在网站上,我能够听到他的一些热门歌曲的选段,看到一些录相片断。在网页顶部的工具条上面有论坛的按钮。我进入论坛,发现如今的论坛持有比较温和的态度。“当这个论坛刚刚建立的时候,态度并不温和而是非常坦白直接,但事实证明是不被接受的。”媒体的质询者应该会去继续研究其中一些问题,找出其中隐含的意义。访问者也可能会随着提供的链接进入Imaginit这个网站设计公司。去了解,这个公司做过什么,为谁制作过。对于后者的研究可以通过经验来判断。而前者对于论坛的研究则需要考虑数据,分析和解释等因素。

现在我将回到一开始我举的那个例子中对“贫穷”这个词的搜索。很明显,我打开的那些搜索结果完全是受我自己兴趣所影响的。我找到的那些搜索结果都需要我用很多的时间来阅读,并且这些资源很多都来源于书面资料。大部分关于政治、经济和社会的材料可能存在于不只一种媒介方式中。我在分析中引用的那些材料很可能与其出现在网络上的意思不相同。如果你对于我的网络使用习惯、收入、工作状态等问题感兴趣的话,我找到的那些内容也许是重要的。但问题是,我引用的那些内容看起来并没有被媒介所改变。

另外,在新技术的基础上,表意可以被“聚集”或者根据沟通方式相关性和发生时间来重新聚集。这些聚集特殊的特征也许会取代更多常规的文字文本。其他的特征可能还包括声音、静态图片和影像等。未来的媒体质询者可能希望在多形态的时代,在文字文本或者其他的表意形式中,找到是否还有更多的沟通力量。也许赛博空间会让我们更容易地找到一种全新的概念化世界和我们获取知识的途径。

本文试图说明的是,新技术特别是互联网,确实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同时尽管我曾提出我们要避免任何形式的极端技术崇拜和极端技术恐惧,我依然认为某些批评家不够迷恋于新技术的发展。新技术已经到来。我们需要探讨的问题是:新技术是否提供了变化和发展的潜力;或者,是否提供了同化修正现有的生产和交换关系来维持现状的潜力。所有这些都与媒介研究的发展和媒介分析有着明显的关系。如果可以用其它方式来表述的话,那么上述问题的答案将一目了然。

 

The New Technologies

 

Robert Ferguson,Translated by Yang Xiaol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University of London)

 

Abstract:In this paperRobert mainly discuss that what sort of problems which the questioner of media should be focused on and noticed in contemporary environment with new technology and what kind of problems may happen in media because of the development so new technology and webs. The questions that Robert has concerned are important for the questioner of media and media researchers.

 

Key words: The new technologies ;Ownership; World Wide Web; Cyberspace; Identity; Web Studies;Semiotics


1本文是Robert Ferguson将于今年夏天由Hodder Arnold出版的新书《媒介问题》(The Media in Question)中的一章。相关内容请参看www.arnoldpublishers.com ,www.hodderheadline.co.uk

2 《大众机械》(Popular Mechanics),1949/3.

3 http://www.thenation.com/special/bigten.html

4 http://www.wired.com/wired/archive/6.12/microsoft.html

5译注: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建立的计算机网。这一网络允许其成员使用其设备并对大批不同的计算机存取数据。

6来源于http://nces.ed.gov/pubs2001/InternetAccess/

7 http://www.eco.utexas.edu/Homepages/Faculty/Cleaver/zapsincyb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