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新闻更多的背景,给历史重新的读解
——《凤凰大视野》总制片人刘春访谈录
刘春1,祝振宇2
(1. 凤凰电视台;2.北京广播学院电视学院)
摘要:《凤凰大视野》是凤凰卫视在2003年年底推出的新闻专题栏目,它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凤凰卫视的节目特色和先进的新闻理念。本文希望通过对《凤凰大视野》的总制片人刘春的访谈,对栏目进行深入地剖析,进而能够折射出凤凰卫视在新闻节目上一些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新闻;背景;历史;读解《凤凰大视野》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A
现在的凤凰卫视,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它的时事新闻节目,但是1996年刚刚开播时,凤凰卫视却是以娱乐节目为主打的。1997年,对邓小平逝世的报道让凤凰高层意识到:只有紧跟时事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才能提升自身的影响力。是年4月,《时事直通车》正式启动,标志着凤凰卫视由娱乐向新闻转型的开始。而此后《凤凰早班车》、《凤凰午间特快》、《时事开讲》以及《凤凰冲击波》等新闻资讯、评论和专题节目的陆续推出,以及对2000年台湾大选和美国“9·11”等重大事件的直播,使得凤凰卫视最终成为一个以新闻为核心内容,面向世界的华语媒体。对于凤凰卫视在新闻节目上的成功,很多人都会将原因归结为其作为一家在境外注册的媒体所拥有的一些先天优势,比如在选题和言论上的自由度、在播报方式上给人的新鲜感等。这些优势当然是其成功不可或缺的因素,但却并不是决定因素,先进的新闻理念和完善的节目运作模式才是让凤凰卫视脱颖而出根本原因。
在凤凰卫视,消息类新闻节目要在第一时间快捷、准确、客观地传递最新的新闻资讯;言论节目则要从华人的视角对新闻资讯进行评论和解读;而专题节目不仅要深入解读各种新闻、信息和资讯,还要对各种信息进行全面的整合。《凤凰大视野》是凤凰卫视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专题栏目之一,它比较集中地体现了凤凰卫视的节目特色和优势。《凤凰大视野》在2003年年底推出,栏目以重大新闻事件的发生或影响深远的历史纪念日为契机,在每周一至周五的黄金时段播出,一个主题一连五期,以独特的视角、大容量的资讯和深入的分析评论,将观众关注的历史和感兴趣、具社会意义的新闻事件进行全新解读。从开播至今,先后推出了《说不尽的毛泽东》、《世纪宋美龄》、《权心权意——纵观台湾政坛17年》和《捕鼠记》等一系列关注度高、有影响力的节目。
近日,笔者怀着对《凤凰大视野》的浓厚兴趣,采访了栏目的总制片人、同时也是凤凰卫视中文台副台长的刘春。他首先介绍了《凤凰大视野》开播的背景。
刘春:《凤凰大视野》节目的开播有两个前提:一是凤凰卫视在电视剧的播出上遇到了一些问题和阻力。过去在这个时段,我们一般安排播出电视剧,但是作为一个海外媒体,我们不能过多地播出比较受到观众欢迎的本土化的电视剧,因为这样会在凤凰卫视的包装形象上给人以错觉,而且购买电视剧的卫视播出版权的费用又非常昂贵。二是从凤凰2003年的操作模式来看,我们非常强调新闻性。在重大的新闻事件发生时,如果配合这个新闻来播出相关的专题片,往往会取得很好的反响。当然这种配置需要很多相应的能力来支撑,包括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能力,对很多事情的预测能力,以及在采购和制作上相应的安排。我们在这一方面颇有心得,而且操作上驾轻就熟。比如在抗美援朝50周年时,我们派出摄制组前往朝鲜进行实地采访后制作播出的《冰与火》;从山东广播电视集团收购的抗战题材的片子,经过重新的编排和包装后播出的《万家诉讼》;还有年底宋美龄去世的时从台湾电视机构引进播出的《世纪宋美龄》,这些片子播出之后都取得了非常好的反响。所以,一是电视剧的播出遇到了瓶颈问题,二是过去在这一方面的成功经验,使得我们在2003年的年底下了一个决心,推出《凤凰大视野》这个栏目,这是这个栏目产生的背景。
从刘春的介绍中不难察觉,《凤凰大视野》的开播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并没有经过很长时间的策划和准备,它更像是一个临时的替补节目,用来填补由于电视剧断档而空出来的时段。但是,经过半年多的时间我们发现,这个“替补”却取得了比主力更大的成功,它的影响力、收视率都证明了这是一个优质的节目。这种随机应变、借机成势似乎已经成为了凤凰卫视许多栏目走上前台的必胜法则。现在知名度极高的《时事开讲》当年就是为了填补晚间11点多的空白时段而开播的,而这个栏目几年来已经为凤凰卫视创造了上亿元的广告收益。还有《凤凰早班车》陈鲁豫当年的读新闻,并不是凤凰有这方面的优势所进行的创新,而是因为没有更多可供播出的新闻画面素材,所以只能在读报上做文章。
虽然包括《凤凰大视野》在内,凤凰卫视的许多栏目的成功都有一些偶然的因素,但我们应该看到,在这种偶然因素的背后也有着其必然性。 首先,凤凰卫视这几年来在新闻节目的制作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经验能够保证节目的质量。尽管《凤凰大视野》策划和筹备的时间很短,但其在播出时间的选择、节目的包装和后期制作上都能够体现出凤凰的特点和优势,这些都来自于经验的积累。其次,凤凰卫视的灵活机制,使得《凤凰大视野》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从一个简单的创意到最终实现播出,这是我们国内很多电视媒体所无法想象的。这样的机制,不仅免去了很多繁琐的节目论证和审批程序,还赋予了节目制作人更多的创作空间和自由度。最后,凤凰卫视所拥有的一大批名记者、名主持、名评论员以及在策划和制作层面的电视人才,是《凤凰大视野》以及其他栏目成功的人力保障。而这些人才的涌现同时也是凤凰卫视的用人机制和明星包装策略的产物,也是凤凰卫视这个电视媒体平台所具有的独特魅力的展现。可以说,丰富的经验、灵活的机制和优秀的人才使得成功由偶然变成了必然,这些因素是《凤凰大视野》等栏目品质的保证,也是凤凰卫视腾飞的基石。
《凤凰大视野》的成功还要归结于其明确清晰的定位和在节目运作过程中对这个定位不遗余力的追求。谈到栏目的定位和特点,刘春将其概括为两句话:“给新闻更多的背景,给历史重新的读解”。
刘春:既然这个节目叫做“大视野”,那我想这个节目比较重视的有几个方面:一是新闻性,当下性。节目必须要有当下的关怀,配合当下的事件或重要的历史热点来推出系列的节目。二是社会性。《凤凰大视野》在晚上八点到九点这样高收视率的时段播出,选题上就必须具备社会关怀。如果简单地走边缘化、趣味化,观众可能就不会认可。此外,观众通常把凤凰看作是电视版的“参考消息”,他们对政治话语有比较强烈的需求,所以在社会性中也包含着政治话语。三是信息性。在信息量上,当时我提出的口号是“给新闻更多的背景”,其实还有另外一句话——“给历史重新的读解”。信息量包括两个方面:如果是突发事件,那么围绕这个突发事件配合很多相关的新闻以及背景资料,比如空难发生就播《大空难》,这就会让观众对空难有更多的了解,也就是给新闻更多的背景。对于历史事件,选择在合适的时机推出相应的节目,可以让观众得到更多的信息,对历史有一个重新的理解。所以,新闻性、社会性,还有信息性,这就是当时这个栏目的定位。
为了实现给新闻更多的背景,在重大事件发生时,我们首先通过日常新闻节目的播出来占领第一信息高地;然后通过其它的一些节目,特别是《时事开讲》、《有报天天读》等言论节目来占领第二信息高地,并通过《世纪大讲堂》这样的节目在文化和学理层面上进行阐释和延伸;最后再配置《凤凰大视野》这样的特别专题在我们的王牌或特别时间播出,从而实现资源的整体配置,形成一个立体攻势。
有人说《凤凰大视野》的节目非常地大气,我想这首先是由凤凰台所处的位置所决定的。凤凰台是一个海外媒体,没必要做很小的选题,它必须从一个全球华人的视野出发。同时也正是因为凤凰是海外媒体,所以同样一个事件,凤凰可以从海外的目光来表述。比如读报节目,国内的媒体可以读国内的报纸,我们《有报天天读》可以读国外的报纸,可以引入国外的一种透视目光。第二,从具体的操作来讲,有这样几条:第一条是我们的大编辑部意识,就是我们会在一些重要的事件实现资源的整体配置。第二条是信息量。对于一个媒体来讲,尤其是对于一个综合性媒体、一个上星卫视来讲,信息量显得更为重要。凤凰卫视有的节目虽然很粗糙,但它的信息量很大,它全球关怀的视野,它海外观察的叙事视角,再加上对信息量的话语追求,就是使人感觉到凤凰的节目非常大气。
重大新闻事件的发生往往成为媒体提升自身公信力和影响力的一个契机,越南战争成就了美国的CBS,海湾战争成就了CNN,而“9.11事件”则让凤凰卫视声名鹊起。作为一家成立仅仅8年,还处于不断上升之中的华语电视媒体,凤凰卫视在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上有着独到的模式和先进的国际化传播语态,可以说它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真正实现了全方位、多角度和立体化。《凤凰大视野》作为一档专题栏目,是凤凰卫视在重大事件报道中一个重要的平台,它所承担的是对新闻事实的深入剖析、对相关背景的挖掘呈现和对事件内涵全新解读,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给新闻更多的背景。
刘春给出的《凤凰大视野》的三个定位:新闻性、社会性和信息性,前面两个更加侧重于对栏目选题特点的归纳,而信息性则是对“给新闻更多的背景”这句话的总结。新闻事件的背后往往有着深层次的历史、社会和政治原因,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存在着许许多多与之相关联的事件,还有来自各个方面的不同的阐述和评论,如何对这些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从而呈现更多的背景是《凤凰大视野》所要去实现的。实现这样的目标,不仅要有非常顺畅的信息搜集的管道,这些管道可以确保与新闻事件相关的各种重要信息能够毫无遗漏,还要有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解读的能力。此外,快速灵活的反应机制也是必需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新闻事件发生之后,《凤凰大视野》可以及时跟进,从而提供更多的相关背景。
在《凤凰大视野》已经播出的新闻类节目中,有对题材重大的新闻事件的回顾式报道,如《天机乍现——凯利之死》等。这一类型的节目是对已经过去的新闻事件进行回溯,将事件的整个来龙去脉,是非曲直进行呈现,在节目中融入相关的背景资料和剖析解读,使观众对事件有一个整体的认知。除了这一类型的节目之外,更多的是为当下的新闻事件报道提供相关新闻和背景资料的节目,如在世界各地爆发禽流感时播出的《大瘟疫》,在杰克逊案件调查审理时播出的《杰克逊案大起底》,以及在恐怖事件频繁发生时播出的《捕鼠记》等。近期刚刚播出的《万世法门之谜》选在法门寺佛指舍利在香港展出的前夕推出,通过节目再现了20多年前法门寺佛指舍利发现的传奇历程,介绍了佛指舍利和佛教的相关资讯,从而为即将发生的新闻事件提供了全景式的背景信息。这些节目都是对“给新闻更多的背景”的最好体现。
刘春曾经在《历史也疯狂》一文中写道:“要将近现代中国那些尘封的大门一扇扇打开”,希望能够给历史以本来面目。《凤凰大视野》成了他实现这个理想的平台,因为这个节目同时也是在“给历史重新的读解”。
刘春:凤阳农民有一句话“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的都是个人的”。这句话也可以看作是我在凤凰工作的一个写照。一方面我作为公司的一个员工,肯定要协助公司完成作为一个华语媒体肩负的使命。但另一个方面,我作为一个知识分子肯定也有个人的情怀,肯定会比较关心中国的近现代历史。以人文历史节目为主打的阳光卫视为什么没有取得预想的成功,除了其它的一些限制之外,很重要就是它没有触及中国历史,没有能够真正做一个中国的历史频道。在我2000年进入凤凰之前,凤凰卫视这个领域的节目相对较少,但我个人的一些诉求在节目运作的过程中得到了我们刘长乐总裁和王纪言台长等高层领导的认可和支持,使得这样的关注中国近现代史的节目越来越多。中国的历史比较暧昧,比较多地受到了意识形态的影响,而且有很多的历史本象都没有真正地揭开。而现在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一是我们有很多问题需要在历史中寻找答案,二是我们的发展使我们可以用从容不迫的心态去看待那些历史,可以跳跃很多东西。
由于人力不够,这方面题材我们触及的还比较少。接下来我们的《凤凰大视野》会有很多这样题材的片子播出,比如我们马上要推出抗战题材的系列片《一寸河山一寸血》。这个系列片将丰富我们在教科书上得到的非常有限的抗战知识,讲述那些被我们忽略的重大战役和英烈故事。一切历史都已经成为历史,但所有历史中闪光的东西都应该值得珍重,值得纪念,因为所有那些为抗战而死人的都是英雄。对于历史,一是还有很多历史真相我们还不知道,二是用一个什么角度去看历史,这样的节目不仅能满足我们知识分子的一些诉求,同时老百姓也愿意看。
在《凤凰大视野》中,除了为热点的新闻事件提供更多背景的节目外,以全新的眼光来解读历史的节目也是《凤凰大视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正如刘春所说,我们要在历史中寻找答案。作为一家境外的华语媒体,凤凰卫视有着比国内媒体更加宽松的话语空间,而且较少受到意识形态的影响,所以《凤凰大视野》可以全面客观地来回顾历史,从容达观地审视历史,用新的视角解读历史。无论是《说不尽的毛泽东》、《红色沙皇》,还是《权心权意——纵观台湾政坛17年》、《政要谋杀案》,都可以让我们看到《凤凰大视野》为我们展现的历史本相,都给了我们一个重新认识过去那段历史的机会。
能否更好地实现节目的理想,播出时机的选择非常重要,历史题材与新闻题材相比,在时效性上要弱一些,所以要更讲求时宜性,要找到切合的播出时机来播出,刘春将这种播出时机的选择称为“热点拉动”。在《凤凰大视野》中,历史题材的节目一般选择在历史纪念日或与历史的相关事件发生时播出,如《说不尽的毛泽东》选在毛泽东逝世110周年的时候播出,而《红色沙皇》则是在俄罗斯即将举行新一届的总统大选时播出。这样的安排可以借助社会对历史问题的关注的不断升温来给节目造势,继而提高节目收视率和栏目知名度,这也是凤凰卫视整体新闻观的一个体现。
总的来说,“给新闻更多的背景”和“给历史重新的读解”是对《凤凰大视野》栏目定位最好的概括,这两句话并不是分立的。对历史重新的读解可以给新闻更多的背景,而给新闻更多的背景是给历史重新的读解的最佳时机。《凤凰大视野》播出的很多节目都体现了两者之间的密切联系,如《权心权意——纵观台湾政坛17年》虽然是读解历史的节目,但它选在台湾领导人选举之际播出,恰恰是给这个新闻事件提供了可供参照的更多背景。其实《凤凰大视野》播出的很多节目都兼具了提供新闻背景和重新读解历史这两项功能,只是侧重点各有不同罢了。
《凤凰大视野》从一个有新闻点的主题出发,为观众提供了大容量的资讯,这就需要对现有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对于如何来进行资源整合,如何对引进的节目进行本土化,刘春有他自己的见解。
刘春:我们的成片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制节目,一种就是引进节目。自制主要靠我们自己的制作人才在北京完成。自制节目当然是最好的,但电视台并不完全是一个制作平台,它还是一个播出平台,应该做到天下皆为我所用。在节目的引进上有几个问题,一是很少有时长适合的专题片,可以刚好满足我们的节目播出体例。二是国外的节目很难注意到中国的本土文化和本土的信息需求。有的观点比较极端,没有办法播出,有的是政治禁区,还有的题材离我们很远,老百姓也不感兴趣。而且大部分的引进节目都会受到一些限制,特别是西方的一些媒体会反复强调不能过多的剪接。但是引进的节目不进行剪辑也不行,一是因为它的有些内容不适合在内地播放;二是有的时候要想办法把最新的信息资料揉入到节目中去;三是我们有时通过不同的电视台引进,引进之后如果你不重新组合,它的风格冲突和信息重复都很厉害。所以,像《凤凰大视野》这样的栏目要求有很强的策划力量和制作力量,我们的制作力量还比较薄弱,采购方面也有些问题需要改进。
从境外采购的节目,还有一个本土化的问题,因为它的叙述模式比较西方化,我们一般会对其进行一些必要的整合。第一必须进行导读;第二要打上凤凰的烙印,包括语言等方面要有凤凰色彩;第三必须突出个性化传播、个性化叙事,所以我们会用一个主持人来串起整个节目。比如窦文涛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主持人,他主持的特点就是他不是仅仅简单地把解说词念出来,也不是简单地串场,而是把这个片子变成他所讲述的一个内容。从根本上来讲,这个结合并不是很复杂,关键在于对选题的把握和对制作方式的把握。在选题方面,自制节目要牢牢抓住中国人的需求,如果自制节目能占到一半,本土化的色彩就很强了。对于购买的节目,选题要牢牢抓住热点,这个热点包括突发事件的热点和历史纪念日的热点,比如说二次世界大战,这是全世界都关心的。在制作包装上,如果你有突发事件,再加上你的解说词,你的叙述语言都是从中国人的角度,从中国的视线,那本土化就相对比较简单了。
《凤凰大视野》的很多选题涉及国外的历史或新闻事件,有些节目甚至是直接从境外采购的。这些节目使《凤凰大视野》具有了一种国际化视野,它的节目选题不仅局限于国内,而是放眼世界。但是这些节目,特别是直接从境外采购的节目,无论是关注的事件、历史,还是叙事的方式、角度都是西方化的,因此要根据华人的收视习惯和收视需求进行本土化。
很多电视台在播出国外引进的节目时,一般只对其进行编译,配上中文的解说词或加中文字幕。然而节目的本土化并不是简单的对节目进行编译工作,编译只是为华人观众创造观看节目的最基本的条件。全面的本土化必须调整节目的叙事模式,必须从中发掘与华人社会的契合点,必须用我们华人的眼光来审视和解读。这就需要对引进的节目进行比较大的调整,刘春谈到了《凤凰大视野》本土化的一些具体做法,这些做法具有普遍的参考和借鉴意义。而对于那些在引进时受到卖方限制,不能进行过多剪辑和改编的节目,节目的本土化工作相对困难,审视和解读的工作就要通过演播室主持人的解释评论来实现。
本来在我的采访提纲中,还准备了一个问题是想请刘春谈谈《凤凰大视野》的不足以及如何改进,但是一直到采访结束,我都没有提出这个问题。不是因为我没有机会问,而是因为刘春在谈话中无时无刻不在直面栏目的问题和不足,不在认真地思考如何去改进和提高《凤凰大视野》。他的坦率、直接和善言让我的采访进行得异常的顺利,也让我对这个栏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刘春:《凤凰大视野》开播以来,有三类节目我比较满意:第一,紧贴热点的节目,比如说最典型的《权心权意》;第二,具有中国人的宏观关怀的节目,比如《说不尽的毛泽东》,它具有历史神秘感和中国人的文化关怀;第三,在包装方面能够充分实现凤凰风格的节目,比如窦文涛主持的《捕鼠记》和《杰克逊案大起底》。反之,热点不强,信息量不大,主持人包装也比较弱的,就不是很好。凤凰还没有一个很稳定的收视率调查体系,我们对收视情况的了解更多的是看广告。从广告商那边的反馈来看,《凤凰大视野》收视情况还可以。但我眼中的大视野现在只能算及格,这主要是因为我们在自制力量和很多方面的不足。
《凤凰大视野》是凤凰卫视在黄金时间播出的一档大型的新闻资讯类专题节目,虽然它诞生才不过半年的时间,但它鲜明的特色、丰富的资讯和国际化的视野已经改变了一部分观众对电视剧的收视依赖。《凤凰大视野》只是凤凰卫视众多优秀栏目中的一名新兵,在收视率和影响力上与很多的老牌栏目相比还有不小的差距。但正因为新,它融合了凤凰卫视八年来的成功经验,代表着凤凰卫视今后的节目走向,是凤凰卫视先进的新闻理念和完善的节目运作模式的集中体现。相信有凤凰这样一个好的平台作为支撑,有像刘长乐总裁、王纪言台长这样善于思考又敢于实践的高层领导,有像刘春这样优秀的策划人和制片人,《凤凰大视野》将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More Background to News, Unscramble History Renewedly
Liu Chun1, Zhu Zhenyu2
(1.Phoenix TV / TV Station; 2.Beijing Broadcasting Institute)
Abstract: Eyeshot of Phoenix is a news special program, introduced by Phoenix TV in the end of 2003.This program incarnates concentrated the program feature and advanced news idea of Phoenix TV. Through interviewed with Liu Chun, the general producer of Eyeshot of Phoenix, I want to analysis this program in deathly and reflect the successful experience of news program in Phoenix TV.
Key Words: News; Background; History; Unscramble; Eyeshot of Phoeni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