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文化的诗意栖居

电视--文化的诗意栖居

 

赵晖

(中国传媒大学04级博士研究生)

 

摘要:电视的出现改变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方式。电视作为20世纪传达信息的主要媒介,应该是文化的诗意栖居。然而现实中的电视却患了文化贫血症,电视文艺承载地更多地是一种虚假的狂欢。人类审美精神的特质,电视媒介的技术性以及金融政治资本的合谋决定了电视艺术的审美活动是理性控制下的感性。电视艺术应该是视觉与精神美的统一,它的最高境界是一种文化美。电视媒介的文化诉说引发的意识形态力量以无形的力更新并影响受众的行为方式,只有到达文化美的境界才能带给受众真正的思想狂欢。

关键词:电视;文化;电视艺术、文化美;狂欢

中图分类号: C91    文献标识码: A

 

 

     文化是有理性的人类创造的习惯性行为方式,对于文化,“我们必须不断扩展它的意义,直至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几乎成为同义的”[1]麦克卢汉认为“媒介即信息”。电视媒介的信息应该是文化的诗意栖居。

     但是,不幸的是,电视在物欲横流的市场化空间下,患了文化贫血症。电视文艺更多的,承载着一种虚假的狂欢。以他者表面的生存境域比照受众自己的生活。使受众在哈哈大笑之间遗失自己本来的生活面貌。“狂欢”本来源于古代欧洲宗教节日的庆典,在狂欢节上生活本身出演,更多地表现出一种游戏性。它让全民在笑声中“取笑自身也取笑他者” [2]游戏性符合人生而具有的游戏精神。中国许多综艺节目的导演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提高电视节目的收视率,带有游戏性的狂欢是受欢迎的。中央三套《想挑战吗》节目的总导演曾设想观众在观看节目后能神魂颠倒地走出演播室。不过,当下众多的电视娱乐类节目还没有形成真正的狂欢,像《欢乐总动员》这样的节目,我们看到的是对美女和孩子的杂耍。这样的狂欢在受众看来嘲笑的方向指向了屏幕里面的人物,而其实,嘲笑的方向真正指向的是受众本身。真正的狂欢是双向性的,双向的彼此具有平等性,呈现出一种对话精神。而目前电视中呈现的狂欢更多地表现成一种单向性。有些电视节目失去了文化内核,成为杂耍受众的利器。在电视这个复杂的生态系统中,我们需要真正能激发受众肉体和精神和谐律动,承载更多人文精神内核的电视节目。

一、电视艺术审美是理性控制下的感性

     有理性的自由理念控制是文化在电视中的审美表现。黑格尔认为美的存在是由于有了先验理念的存在。电视艺术作为艺术与技术的结晶,它创作的纬度是自由与广阔的,它对生活的发现与总结却又不是完全自由的,发现的偶得和总结的理性赐予了电视艺术一种有节制的视图冲击力。这种节制是人类认知生活后文化性的高瞻远瞩。电视艺术是形而上的同时又是形而下的。艺术精神的感性审美要求理性参与,同时,技术的整合也需要感性的介入。

     审美主体对于生活的发现与感悟是受着理性力控制的。席勒认为,要使一个人成为审美的人,先使他成为一个理性的人。“含而不露”是中国古典美学的意蕴。"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勾勒了一个表“意”的“象”之境,追寻承载着思想深度和灵魂搏动的“象”撑起审美主体的“意”。电视节目是通过镜头来说话的,镜头的变化和选择暗示着具有个体性的审美精神。这一点在电视艺术片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审美接受主体自身视角的多样性赋予了审美客体全新的审美丰富性,提升了艺术价值。

     电视艺术作为群体性的创作,它的审美更需要节制与融合。对于不同形式的电视艺术应该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格和美学品格。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位电视从业人员都成为哲学导师和审美大师,更多的他们要具有一双发现生活的眼睛,经过技术处理凝结成镜像世界中的审美形象。它也许是对生活的夸大,也许是对生活的微缩。无论是夸大还是缩微,只要控制在一定的审美接受范围之内都应该是真实的。艺术不可能原原本本的记录生活,有创造又有节制地反映生活就应该是真实的。这种有选择性的视图生活就是一个时代的文化视图表现。

     赛义德在《东方主义》中提到,意识形态对人们思想的渗透是无形的,它通过改变人类的思维模式达到文化霸权的效应。电视作为大众文化主要的形式,由于它生而具有的精神显性决定了它不可能像时间性艺术(比如文学)那样无疆界言说,除非它甘愿冒被禁播的危险。

     电视艺术的精神追求无法不受到技术理性的制约。瓦尔特·本雅明在《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里写道:“放大技术将原本混淆不明之物变得更清晰,也由于这项技术的运用,物质显现出新的结构;速度的放慢使我们原本已知的动作形式更为突出,不仅如此,还发现了完全不为人知晓的其它形式,‘不是动作的放慢,而是效果奇特的滑溜,空浮,超自然的运动’”[3]电视艺术在技术上受到摄像、剪接、非线性处理,甚至制播方式的制约。技术是保证电视艺术的坚实后盾。提到这,不得不提及经济资本在这一过程中巨大的威力。金融资本对技术的占有通过电视这一方视频空间控制了精神的律动,左右着审美主体的审美活动。收视率与强劲的经济与政治资本的介入更加使电视艺术审美活动受到内外的夹击。

     人类审美精神的特质、电视媒介的技术性和金融政治资本的合谋使得中国电视艺术的审美是理性控制下有限度的自由运动。

二、电视艺术美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美

     电视艺术的美是视觉美与精神美的统一。视觉美是“纯美”,它是造型艺术,是技术化的艺术。而精神美,不仅是审美主体在审美过程中的审美智慧、审美激情的显现,同时它传达着一定的人文精神。当摄像机冷冰的镜头客观冷静地记录下生活本来的面貌时,人类自己也被这样的生活状态与秩序打动,这样的心动不仅仅是视觉上一时快感,这样的震动更是一种灵魂上的颤动,是精神上暂时屏住呼吸而后的飞腾或沉寂。

     威廉斯在他的《文化分析》中是这样写的“文化分析就是对整体生活方式中各种因素之间关系的研究,就是去发现作为关系复合体的组织的本质。”[4]电视艺术对生活的呈现不是白开水样的直白表现,镜头的运动隐含着意义,即现象之间的模式关系。电视艺术是对生活的选择与阐释,是文化的栖居。审美主体选择技术的方式诉说审美情思,表达的内容指向生活本身,而表达的高明与否与主体的生活亲历是密不可分的。目前,电视剧创作在这个方面表现得很突出,无论是故事的叙述、场景的择选还是镜头的运用都可以窥见编、导、演的审美情趣所在,而视图言说的内容可见过去、现在与未来的生活图景。

     电视这一媒介已经带动了一个时代艺术形式的变革,更多的新生代,对生活的认识已经不来源于生活,他们通过电视触摸生活,从而得出似乎亲历生活的体验。这也是当下"真人秀"节目当道荧屏的一个理由。电视化的图景是一个时期人们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的文化反映。它的文化感既包含文化的历史,同时也指向文化的未来。如果电视艺术可以指向未来,电视艺术的智慧就会熠熠生辉、焕发光芒,电视艺术美的最高境界就呈现出真正的文化美。

三、只有文化美才能带给受众真正的思想狂欢

    狂欢节缔造了一个乌托邦世界,这个世界是精神与思想的世界,闪烁着平等的光辉。色彩、流线、乐声,光波的冲撞制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彩色空间。这个空间给受众一种视觉的美感,带动消费社会下人们对肉身的满足和对物质的欲望。这样的欲望的边线是道德与信仰的遗失。

     弗莱提出“共鸣”这一理念,电视艺术要寻找到"共鸣"的支撑点和生发点,至少让受众在观看了节目之后,获得一种快感,赢得一种力量,从而盘活灵魂的脉动,燃烧出精神的花火。只有文化美才能给受众带来真正思想上的狂欢。思想的欢畅在这里可以与身体的快感达到和谐。我们比照中韩的青春言情剧。相对而言,我们的言情戏言有矫情的成分,它或是假纯情的泛滥,要不就是多角关系的错综复杂。而反观韩国的青春剧,不难发现,其中少了肉体的贩卖。在情感的真挚交融中,我们不仅看到人类美好的感情,同时我们还看到传统价值在现代媒介中的跃升。韩剧《冬季恋歌》中,感人的爱情故事让我们看到了可贵的真实、谦让、宽容、友爱的人类情感。镜头的干净与爱情的纯净让人感动。肉体的欢畅在精神的高尚面前黯然失色。在为韩剧感动的同时,我们注视到一种来自韩国文化的力量,它带动起强劲的“哈韩”文化热浪。

     电视媒介的文化诉说引发的意识形态力量以无形的力更新并影响受众的行为方式。思想上的征服是真正的征服,思想上的狂欢也才是真正的狂欢,它将引发身体更深层次的喜悦。

     电视是文化的诗意的栖居,电视生态生长需要多元文化互动。文化使电视艺术不仅丰富了受众的感官,同时拯救逝去的思想灵性,呼唤起心中的民族意识、地域精神和文化精神。

 



[1] 雷蒙·威廉斯:《文化与社会》,转引自罗钢、刘象愚《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7页。

[2] 巴赫金:《巴赫金文论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年,第98页。

[3] 瓦尔特·本雅明:《迎向灵光消逝的年代》,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87页。

[4] 罗钢、刘象愚主编《文化研究读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125页。

 

Television: the Habitat of Culture

 

Zhao Hui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Abstract: The invention of television change the way of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world. Television, as one of the main media of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in the 20th century should be the habitat of culture. However, in reality, television shows more illusive revels than culture. The combination of the high technique and commercial capital determines that the aesthetic activity of Television Art is sensibility controlled by sense. Television Art should be the unification of visual and spiritual beauty, and its highest level is full of the cultural beauty. The ideology power culturally expressed by the TV media will change and influence the behavior of the audience.

 

Key words: Television Culture, Television Arts, cultural beauty; rev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