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播音创作中体态语言的美学内涵

电视新闻播音创作中体态语言的美学内涵

 

仲梓源

(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学院)

 

摘要:电视新闻播音语言分为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本文依据体态语言学原理、美学原理和传播学原理,探析了体态语言美的内涵、价值,对电视新闻创作和新闻传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了对电视新闻播音中体态语言美的追求之路。

关键词:电视新闻播音;体态语言;审美价值

中图分类号:C91     文献标识码: A

 

 

考古学家们认为,在距今四万年前,位于现今法国地区的克罗马农人已经在说话了,这通常被认为是人类最早的有声语言[1]。然而,人类在创造出有声语言和文字的几万年之前,甚至在人刚刚成其为人之初,就已经在使用体态语言向周边传达信息了。无论这种传达来自混沌的本能抑或是逐渐觉醒的意识,它都在昭示着,人类使用自己的身体来进行表达,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行为。

及至现代,人们已经有了无数的传播工具可以扩大自己的声音,体态语言仍然是传播行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同时,借助于传播形式的演进和大众传播媒介工具的使用,体态语言呈现出新的特点,其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表现,就是它的美学内涵正逐步得以拓展。

电视是当今人类最重要的传播工具之一,而电视播音也作为一种特殊的传播和创作行为日渐成型。所谓电视播音,指的是信息传递可以通过图像、声音、文字等进行传播,播音员可以用语言和副语言传递信息,具有声像性[2]。在这个定义中,有两个关键词值得注意,一个是“副语言”,另一个是“声像性”。“副语言”主要是指电视播音员除了有声语言之外所使用的体态语言,“声像性”则指出了电视播音使用声音和形象同时承载语言信息进行新闻传播的特性。在这个定义中,揭示了体态语言在电视播音中的重要意义。

电视新闻播音员是电视播音创作的代表人物。虽然他/她们的形象受到了镜头和屏幕规则的限制,但体态语言仍然展现了它的作用。体现于电视新闻播音员身上的体态语言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而这些因素,又对电视新闻播音的表达和新闻信息的传播产生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对电视新闻播音员体态语言进行美学分析,对于电视新闻播音创作而言,具有很高的价值。

一、电视新闻播音中体态语言美的内涵

信息时代,交际的内容和形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以口语进行交际的语言形式,其使用范围越来越扩大,……随着通讯、传媒技术的迅速发展,广播、电视、电话,以至于人机对话等,都把口语作为主要的信息载体,而这些现代化信息的传递,对口语的需求更是高标准、高效能的。“心理学家阿尔伯特•梅拉比安发明了这个公式:信息总效果=7%的文字+38%的声音+55%的面部表情。当你认识到即使‘我恨你’这几个词也能使人听起来带有亲昵的情意时,声音和面部表情的重要性就显而易见了。”这一统计,说明在信息化社会中,口语表达以及口语表达的辅助手段态势语在社会交际中占着很大的比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3]。而作为电视新闻播音员,面部表情和体态语言被集中放大,观众从电视屏幕上所能看到的播音员面部和肢体的表情动作都在传递着某种信息,由此可见体态语言的重要性。

体态语言是人的身势语或手势语,它在某些时候成为交流的内容主体(如聋哑人的手语),在更多时候则是与口头语言结合起来共同构成传播的织体。如果把“语言”定义为基于人类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基础上的符号系统,那么体态语言恰恰是一种“非语言”。爱德华·萨皮尔称其为“一种不见诸文字,没有人知道,但大家全都理解的精心设计的代码”,威尔伯·施拉姆说这表明了人类无言传播的一个特征:“极难编成符号或者写进词典。”[4]但是一旦进入了电视播音领域,与口头语言相结合,体态语言也具有了某种系统性。

播音员在节目的一开始颔首或微笑,同使用“大家好”等问候语一样,向观众致意。他/她们的姿态端正稳定,象征着新闻的严肃与权威,镜头往往是胸以上的中近景,加强了这种权威感;而如果姿态微微前倾,则强化了与观众之间的虚拟交流。他/她们的表情和姿态像口头语言一样,有起、承、转、合,有停顿,有连续,有戛然而止。当播送令人兴奋、欣慰、快乐与感动的新闻时,或者讲述令人悲哀、伤感、恐惧、愤怒的消息时,他/她们的表情会如同语调、语速一起发生着微妙的改变。新闻评论员的姿态语言则更为丰富,他/她们的手势和表情在不断加强着口头语言内容的表达。这一切体态语言规则,在播音员、电视节目制作者与电视观众之间建立了一种默契,带来了难以言传的效果。

如果播音员的体态语言打破了这种默契,也会传递奇妙的含义。施拉姆讲述了这样一个例子:播音员洛厄尔·托马斯上电视时,有时向观众眨眨眼,好像是说:“我们对这种严肃的新闻不要太认真了,我们也来看看事情富于人情味的一面吧。”[5]当然,在不同的文化情境下,体态语言惯例的打破还要考虑接受程度,甚至有一些雷区无法越过。

在这里,就必然要提出体态语言美的问题。当一种符号形成了规则,那么,符号要素的排列与组合,语法形式的遵循与创新,都会带来某种表达性,也带来某种风格,这正是艺术和美的来源。

如果说电视播音员的体态语言是一种艺术符号的话,那么它也具有艺术符号的表意性、表情性、蕴藉性和交流性的特性。

表意性是指艺术符号具有以具体艺术形象来表达意义的特性。如卡西尔所说,艺术符号的感性形式“不是对实在的模仿,而是对实在的发现”。例如徐悲鸿画的奔马,其意义不在于画了一匹马,而在于所寄托的深沉的爱国情思和希望祖国飞腾发达的激情。播音员的体态语言也承载了某种具体意义的表达。美国著名新闻主播沃尔特·克朗凯特总是保持着郑重的表情,这和他厚实的声音、满头的白发结合在一起,给有关越南战争、种族歧视、肯尼迪遭刺杀、首次登月等重大新闻内容带来了厚重感,丰富了新闻内容的内涵。美国的观众非常信任他,尊敬地称他为“沃尔特大叔”。[6]

表情性是指艺术符号作为情感性符号,承载或激发人类共同的审美情感。艺术符号所表现的是艺术家所体验和理解的人类普遍情感。贝多芬、莫扎特的音乐超越国界、超越历史而受到世界人民的喜爱,正是因为他们的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激发了人类的共同情感。播音员的表情能激发观众共同的审美情感。在奥运会期间,体育新闻的优秀播音员们用略带激动和欢乐的体态语言配合他/她们的声音,将中国体育健儿勇夺金牌的消息传递给广大国民,引发了观众无数欢乐的笑容和激动的泪水。

蕴藉性是指艺术符号蕴含着丰富的意义和情感,可以引出难以穷尽的多种不同阐释。真正成功的艺术作品往往凝练含蓄,其意义是不确定和非封闭的,正因如此,艺术方能常新,具有了永恒的价值和无穷的魅力。梵高的名画《向日葵》,基本采用单纯的黄色调,用凝练的符号宣泄了难以言状的狂热激情,令人回味无穷。成功的电视新闻播音也同样能够在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前提下呈现出丰富的个性内涵。中央电视台《中国新闻》的主播徐俐,在新闻播音员中树立了自己的独特风格,她的体态语言也独具特色和魅力。有评价说:“徐俐的眼神让生活在大洋彼岸的华人看到了中国发展的坚定与自信,……”,“她铿锵顿挫的语言,她目光灼灼的自信态度,她疾语如风与刚毅练达的冷色风格和天生具有的明星气质,成为CCTV-4的标志,并影响过许多年轻的电视播音员和主持人。”[7]

交流性是指艺术符号是传达的媒介,它使艺术家与欣赏者之间的思想情感得以交流。电视播音员通过体态语言表达情感的体验,又以体态语言为中介,将丰富的信息传达给观众,让观众认识和接受。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表达的是自己深切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深沉的情思通过艺术符号,被历代欣赏者所体悟,所接受,完成了与诗圣的情感交流,形成强烈的共鸣。电视新闻播音员也要到生活中去感受、体验生活,正式播音创作基础理论中“广义备稿”的内涵实质。

总之,体态语言作为电视新闻播音的“副语言”因素,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体态语言美是人的身体的动作姿势或姿态的一种美好表达,它反映着人的思想情感、知识品位、道德修养、聪明智慧、性格等方面的境界,可以说,这种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直接的或理想的形象显现,与人的精神品质息息相关。

二、电视新闻播音体态语言美的价值

体态语言美是人的思想情操、道德品质、聪明智慧、文化修养等方面的内在境界通过人的身体的动作姿势或姿态而表现出来的一种美,其表现形式包括面部表情、身段表情、举止、体魄、仪表、动作神态等等。人们通过对这些形象表现的判断、欣赏和感知而产生情感或情绪上的体验,并从中得到审美愉悦和享受,就是体态语言的美感。因此,这种美具有一定的美学价值。

电视新闻播音员在新闻播音中表现出的体态美,不仅能使观众得到美的感受和陶冶,而且还可以帮助观众正确地接受和理解新闻信息的内容,激发观众对新闻舆论导向的正确把握。从体态语言美的本质涵义看,它是一种自然美、社会美的合璧,也是人的本质力量或思想的直接形象显现。新闻播音员是党和政府的喉舌,从电视新闻播音员体态语言所反映出的举止风度、仪表神情及艺术涵养等方面,可以直接窥视其心理素质、文化品位、思想情操的高低与美丑,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反映着政府的态度和面貌。因此,电视新闻播音员体态语言美的实质,从体态形象上看,主要是指健康端正的形象、优美的姿态、高雅得体的举止、意蕴洒脱的神情、大方的仪表以及敏捷、熟练、协调和优美的镜头前表现等;从伦理内涵上看,体态语言表达真与善,即反映正面精神品质的道德情操、文化品位、舆论导向、态度观点等等。

(一)用体态语言美去准确的传达信息和感染观众,是电视新闻播音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体态语言美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电视新闻播音对电视播音员的美学素养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强调用体态语言美去准确的传达信息和感染观众,是电视新闻播音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电视新闻的传播是双向互动的,观众对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各种表情及行为,有着探究、追随、模仿的心理,尤其是播音员的体态语言美,更能引起观众心理、感情等方面的起伏与变化,而且,这种起伏与变化始终是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的。可见,电视新闻播音员的体态语言美的潜在影响力是非常大的。在播音员与观众相互关系的原动力中,播音员是主要的动力因素,只要播音员在电视屏幕上有所举动,自然就会引起观众的效仿。电视新闻播音员的体态语言美的潜在影响力是非常大的。这种没有说出来的神态举止和“追随偶像”的模仿效应,是由电视播音员工作的特殊性所决定的。因此,合理、巧妙、优美、艺术的运用体态语言,则显得至关重要。

我们提倡电视新闻播音员用体态语表达意图,但意图的表达,一定要具有正面价值意义,能真正反映内容和形式内在美的一面。整个新闻播音过程中需要宽松、和谐的气氛,播音员和蔼可亲的面容,富有温暖感的举动以及优美自然的体态等,都是促成这种气氛的调色板。那种表情呆滞、生硬,态度蛮横、无理,以及动作粗俗、散漫、随便,会给观众带来消极影响,从而破坏气氛的和谐,影响传播效果。

(二)体态语言美是电视新闻播音员的心灵美的反映和生命活力的体现

  心灵美与人的健康美、形体美和动作美密切相关。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柏拉图、格罗康等人早就主张心灵美与身体美的和谐一致是最美的境界。因此,和谐美是美的核心灵魂,是电视新闻播音员语言表达的重要内容。可以说,电视新闻播音员以美好的体态形象来传播信息也是一种美的境界。端庄的形象、高雅的姿态、优美的举止、得体大方的仪表都显示出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电视新闻播音员的体态语言所产生的美感,必须要以其健康端正的形象为前提(那种病态的体态、不健康的精神面貌是没有美感可言的),在此前提下,赋予电视新闻播音员体态语一定的精神内涵,能使电视新闻播音员的体态语言更丰满,更具有审美价值。

一个意志品质高尚的人,一个情感丰富的人,一个文化修养品位高的人,他们的体态语言行为及其“语义”,会给人们留下较深的印象。从使用效果上说,能引人注目,能令人愉快,更能为人接受。例如,“富兰克林·D·罗斯福和菲奥雷洛·拉瓜迪亚(Fiorello La Gunrdia)两人都对体态语言有本能的运用能力。尽管罗斯福确实是个残废,但他从不允许自己的身体以残废人的姿态表现出来(他很清楚这样一种姿态的体态语言效力),所以他能够用体态语言塑造一个运筹帷幄、乐观自信的形象。拉瓜迪亚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另一种形象,这是一位安闲自在,脚踏实地的人民之子。”[8]可见,他们的形象完全是通过对体态语言语汇的丰富知识和恰如其分的使用而树立起来的。

电视新闻播音员通过美的体态语言来感染观众的心灵是电视新闻传播的特点。以体态语言来辅助有声语言从而“准区及时地、高效率高质量地”[9]完成“上情下达、下情上传”,通过直接、生动、鲜明的体态语言美来唤起人的情感和产生感情共鸣。可以说,新闻播音不光是靠有声语言,还要靠精确的表达,得体和谐的体态形象综合作用来感染人、打动人,特别是那种意境高远的体态语言,更容易令人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染,从而完成新闻内容精当、准确的传播。

(三)电视新闻播音体态语言美是电视媒体和新闻播音员所处地位的本质要求

    “美以来于它同目的的关系。”[10]新闻播音员是党和政府的喉舌,经常代表官方来发布消息,加上电视媒体所具有的特性,使得播音员在观众的心目中具有一定的威望和影响力。由于这些因素,电视新闻播音员应该把握好分寸感。分寸感是指播音员在播新闻时通过语言所体现出来的态度、感情必须符合党的政策的尺度,既不能不及,也不能过火。同时,新闻播音还具有表态性,就是新闻播音员在报道新闻事实时,必须鲜明地表达出自己的态度。这一方面是由于新闻报道本身具有表态性,另一方面是由于有声语言和副语言本身具有表态性。[11]

    在播音过程中,新闻播音员高雅的谈吐举止及优美体态形象,始终是观众关注和尊崇的榜样,尤其是播音员的艺术涵养除了能够准确表达新闻信息的内容,更能激起观众对真善美的追求。体态语言美也具有艺术美的特性。因此,电视新闻播音员体态语言的艺术表现与精湛的有声语言技巧的结合,必然使电视新闻播音员的语言表达具有更加丰富的内涵。

三、追求电视新闻播音中的体态语言美

美的来源,有自然性作用和非自然性作用两部分。

自然性作用是由电视新闻播音员的综合素质决定的,它是建立在威信、知识层次、思想情操、道德品质、敬业精神等理性层面上的,并且,只有与健康端正的形象、优美的姿态、得体的动作、准确的表达相互联系后,才能发挥作用。

在新闻播音过程中,相互交融的情感姿态、普通话语音和精当的语言表达、党性原则和新闻真实性的结合等是决定体态语言美的关键。非自然性作用也称社会性作用,它对人们的影响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非自然性作用具有人为的粉饰和强制性的色彩,所以,提倡自然性体态语言美的作用,对电视新闻播音是非常有益的,也符合新闻的真实性原则。

体态语言最显著的特点是形象感强。庄重而稳健的举止、潇洒而有魅力的风度、健康的形象、亲善友好的表情、传情表意的眼神等都是这种美的具体表现形式。体态语言美跟人的所有美一样,也是劳动创造的,也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美由心裁”,人的体态语言美的表达与影响具有社会价值,它的广泛影响力和持久性的魅力早已被世人所肯定。人类最早的交流是从体态语言的交流开始的,体态语言的身体活动特点,决定了体态语言在电视新闻播音中的地位和价值。

电视新闻播音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影响,电视新闻播音员体态语言美的塑造和表达,只有通过电视屏幕和多重的电子手段,才能使观众从中感受到体态语言美学魅力和力量。可见,电视新闻播音员具备良好文化素养、精神境界,以及健康、积极、优雅的体态面貌,是体态语言表达和谐得体的重要保证,这也是体态语言美的主要来源。

电视新闻播音员在体态语言运用上,应从不同侧面、角度来教育影响观众,准确地表达体态语言的意图,如在整个新闻播音过程中,播音员应该精神饱满、动作优美、协调、富有朝气和神韵等,这种以具体的体态形象,来准确使用各种体态语言,以表达各种用意,是体态语言作为有声语言副语言功能的一个方面。德国十八世纪著名的美学家席勒,在他的《美育书简》中具体地论述了通过人们对美的形象的观察、培养对美的情感、纯洁的心灵,以达到人的全面自由和谐的发展。按照席勒的理论,电视新闻播音中的有声语言和副语言的有机结合,以及电视传媒中各种现代电子技术的综合运用,必将对对现代电视新闻播音创作产生了更深的影响。由此我们可以说,电视新闻播音员的语言传播融汇着有声语言和副语言两大方面。通过电视新闻播音员美好的有声语言和体态语言,给观众以思想和舆论影响,使新闻获得及时准确、客观公正地传播并得到很好的传播效果,从而更加激发观众对现实社会中真善美的判断、向往和追求。

  总之,电视新闻播音员应正确地认识、理解和把握体态语言美的价值和意义,注重体态语言的美学修养,使之达到较高的品位和境界。因此,只要电视新闻播音员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充分调动各种语言技巧,自然会使电视新闻播音不但是一个传播新闻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展示美、传播美和创造美的过程,使体态语言美在整个电视新闻播音中显现出无穷的魅力和力量。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body language in TV news broadcasting

 

Zhong Ziyuan

(Presentation Art Institute,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Abstract:TV news broadcasting language consists of sound language and body language. Based on the body linguistics theory, the aesthetic theory, and the communication theory, this text discusses the following arguments: the aesthetic connotation of the body language; the aesthetic literacy, the value, and the positive function of announcer's body language in TV news broadcasting; the great significance to TV news broadcasting thus enhance the communication effect; and what we can do in pursuit of the aesthetic feelings of announcer's body language in TV news broadcasting.

 

Key words:TV news broadcasting; Body language; Aesthetic value



[1] 胡正荣:《传播学总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7年,第67页。

[2] 姚喜双:《播音学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年,第87页。

[3] 徐丹晖:《语言艺术探索》之《口语表达艺术的原则》,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第115页。

[4] 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第76页。

[5] 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新华出版社1984年,第77页。

[6] 迈克尔·埃默里等:《美国新闻史》,新华出版社,2000年,第611页。

[7] 见中央电视台网站“点击主持人”栏目,http://www.cctv.com/anchor/compere/0024/index.shtml

[8] 朱丽叶斯·法斯特:《体态语言——人体姿态的奥秘》,云南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67页。

[9] 张颂:《播音创作基础》,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0年,第2页。

[10] 帕克:《美学原理》,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4页。

[11]姚喜双:《播音学概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8年,第9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