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金牌制作人”俞胜利专访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金牌制作人”俞胜利专访

 

石  悦,付会敏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本文的口语色彩较强,经过考虑,为保持采访的本来面目,我们不再对采访记录做文字加工,敬请谅解)

摘  要:本文是对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金牌制作人俞胜利先生的专访。俞胜利先生制作的《大宅门》、《天下粮仓》、《大宋提刑官》、《卧薪尝胆》等电视剧在海外市场均表现突出。在本文中,俞胜利先生披露了自己对中国电视剧的制作与海外销售的种种看法,并对刚刚制作完毕的《卧薪尝胆》及即将摄制的《李小龙传奇》两部电视剧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电视剧制作与海外销售;专访;金牌制作人俞胜利;《卧薪尝胆》;《李小龙传奇》

 

 

时    间:2006年11月24日

地    点: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俞胜利工作室

被采访人:俞胜利,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中视影视制作公司,任俞胜利工作室主任、制片人,中视公司 “金牌制作人”,曾制作过的《大宅门》、《天下粮仓》、《大宋提刑官》,《卧薪尝胆》等电视剧,热播海内外。

采 访 人:石悦  付会敏

整    理:石悦

 

一、走向海外的电视剧精品——《卧薪尝胆》

采:您作为制片人的电视剧,比如《天下粮仓》、《大宅门》、《大宋提刑官》,包括即将播出的《卧薪尝胆》都在海外市场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请问这些电视剧在海外的具体销售情况如何?

俞:《大宅门》,刚开始我们做完了卖给海外,海外不要。后来在国内播“火”了以后,外面又抢着要。尤其是台湾,价开得特别高。具体数字我不清楚,因为我不是专门管发行这块。《天下粮仓》也是。这两部戏在台湾都特别“火”。像台湾的宋楚瑜、连战到大陆后,多次提到了《大宅门》。我见到有些到内地来的台湾人,一提到《大宅门》,都是“哇”,全是这种感觉。先是港台拍古装戏,内地有几部古装戏火起来后,像《雍正王朝》、《大宅门》、《天下粮仓》,这三部戏卖到台湾以后,台湾就不敢再拍古装戏了。因为内地拍得大气、文化含量高,演职员、制作都非常精良,阵容十分强大。台湾都买大陆的古装戏了。所以台湾的演员就有意见了。

采:听说台湾演艺人员为此游行了?

俞:据报道,陈水扁上台之后,就从政策上封杀大陆的古装电视剧,不让进入黄金时段;要进入黄金时段,主角要有台湾的演员。而且还要对大陆引进的电视剧加10%-20%的税。这样一来,内地的古装剧就不好卖了。因为海外市场主要就是台湾市场。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需求量很小,而且给的价钱非常低。以前在台湾稍好一点的古装电视剧,一般都能卖到两万美金一集,顶级的三万以上。现在能卖到两万美金就很不容易了。自从陈水扁的政策出来以后,没有几部戏能达到两万美金。去年《大宋提刑官》做得那么好,内地播得那么火,在台湾卖得也不是很好,因为没有进入黄金时段,因为我们的主角不是台湾演员。不能进入黄金时段,价格就上不去。但是我那个《卧薪尝胆》今年就卖得非常好,卖到四万美金一集。

采:那您的电视剧,比如《卧薪尝胆》,为什么卖得这么好?您制作的电视剧的优势在什么地方?

俞:第一,《卧薪尝胆》题材特别好,是中国几千年历史上的一个经典。第二,是因为阵容强大。里面几个年龄段的(演员),从二十岁到三十岁、四十岁、五十岁、六十岁、七十岁,我们在国内都是顶级的。比如陈道明,五十岁年龄段的影帝,是没人能比的;然后四十岁年龄段的胡军,获过台湾金马奖,人气也非常高;三十岁年龄段的左小青、贾一平,七十岁年龄段的王冰(饰演伍子胥,是《走进共和》里演李鸿章的,当年国家话剧院四大台柱子之一),演技都非常娴熟。第三是制作精良。(我个人认为,《卧薪尝胆》)目前是制作最精良的电视剧了。一百多万一集的投资,使用的设备都是高清器材中最顶级的设备,这在电视剧中都是没有用过的,主创人员也都是电影界的顶级(人物)。

采:是在电影界吗?

俞:电影界。主创几乎都是电影界的顶级(人物)。比如侯咏,以前多次给张艺谋、田壮壮做摄影,前段时间导演了电影《茉莉花开》。造型是张叔平,是王家卫的御用造型师,做过电影《花样年华》、《2046》等等的造型。化妆是杨树栋,是《英雄》、《无极》等影片的化妆师。作为一部电视剧,从电视剧史上来讲,从没有这样的配置。专家们看完认为《卧薪尝胆》代表了中国电视剧的最高水平。

采:今年4、5月份,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又称无线电视或TVB,以下简称TVB)做了一个吴越争霸的电视剧《争霸传奇》,内地也有陈宝国演的一个相同题材叫《越王勾践》。这三部剧的题材撞车了。除了题材和制作的优势外,从剧本上能给这三部戏作简单的分析吗?

俞:《争霸传奇》应该说,更商业一些,更港台味一些。它的剧本,我之前也看过,不对我的路子。《越王勾践》的剧本应该说,写得不错,属于正剧。《越王勾践》的剧本跟我们的不一样,它的戏从第二集开始,越王就为奴了;我们是第十九集才开始为奴。要从剧本上来说,《越王勾践》和《卧薪尝胆》各有长处。《争霸传奇》跟这两个,不是一种风格,也不是一个档次的。但是我不能说,《越王勾践》比我们好,也不能说,比我们差;我只能说,我们这很多演员,包括陈道明、王冰都看过他们的剧本,最后还是选了我们的剧本。呵呵(笑),我们这个剧本讨论的时候,请了十多个国内顶级的影视界、文学界的专家,他们都认为这么多年,没见过这么好的剧本。

采:在历史人物的定位上,您认为《卧薪尝胆》跟《越王勾践》有区别吗?

俞:面对一个历史题材,有的人想这样做,有的人想那样弄。我只是说我们这个创作群体,我们希望这样弄。你可以比较这三个戏。一比较就比较出来了。“新传媒”是新加坡、台湾、马来西亚三家的联合体。因为当时我们三个片子都在拍,《争霸传奇》先拍的,《越王勾践》第二,我们第三,都相隔几个月。“新传媒”听说了之后,就挨个地看。从看演员阵容,到看现场拍摄,最后到我们这,看了之后,第二天就和我们签约了。

二、走向海外的路上

采:您在把片子往海外推广的过程中遇到过什么问题?遇到这些问题都是怎么解决的?

俞:我认为,中国电视剧往海外走,现在还比较乱,没有章法,没有一个规则。有的片子卖(的价钱)很高,有的片子卖得很低。发行海外的这个队伍不是太专业。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更多的是急功近利。如果发行人员推广中国的历史剧,但对中国的历史不是很了解,肯定对片子的推广有影响。

采:您刚才提到了存在于我们内部的一些问题,我们的电视剧在向外走的时候,遇到来自国外的阻力都有些什么?

俞:日本和韩国不好卖。最主要的是他们对自己国家影视的保护。双方存在不对等的文化交流,这个不是我们能决定的。日本进口韩国的电视剧能到4—5万美元一集的价格,中国电视剧也有能进去的,但是价格非常低,只有几千美元一集。

采:在制作方面,您认为中国电视剧海外发行,我们应该做的还有什么,或是您有什么想法?

俞:制作,肯定是水准应该越来越高。制作的水准越高,你才能跟发达国家,日本、韩国等国家竞争,引起他们的关注。中国电视剧大多制作比较粗糙,只知道找导演演员,剧本不顾,道具美服化妆也不顾,中国每年制作精良的电视剧很少。

采:数量大,但质量跟不上?

俞:对,应该减少数量。应该优胜劣汰,把一些没有实力,队伍素质比较差的小公司给淘汰掉。他们还搅乱了市场,拖我们整体队伍的后腿。

采:在海外,电视剧产品的交流大致都是什么情况?

俞:与海外的交流场合,我参加过几次,海外(电视剧制作机构)主要在推荐自己的,他们希望别人来买他们的,他们并没有做出太多采购方面的准备,我们的展台也是希望别人来买我们的。

采:比如说您的《卧薪尝胆》,在向海外卖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俞:应该说没有遇到困难。非常顺利。很快合同就签了,现在就等着我们把片子给他们。

采:您在制作电视剧的时候,刚开始的时候,有没有考虑到海外的市场?

俞:现在(会考虑),比如《卧薪尝胆》一开始就考虑海外。选演员的时候,比如选陈道明、胡军,他们在港台有很好的口碑。第二个,演西施的女演员安以轩,是台湾刚刚窜红的女演员。

采:就是说您也会从题材、演员的角度把海外的市场考虑进去?

俞:肯定会。我尽量能选择一部(电视剧的题材)、一个两个(演员)海外也能接受的。从我个人来讲不太喜欢港台演员,不太喜欢他们的表演风格。内地的演员虽然有这样那样的毛病,但是还是非常专业的。

采:中国电视剧发行海外市场还有一个渠道就是和海外机构、资本合作,像《北京,我的爱》,在中国市场,播出效果和价钱都卖得不错,您会考虑这种合作形式吗?

俞:有合适的就考虑。

采:合适的具体解释是什么?

俞:我要考虑和他们合作,主要考虑的是他们的(本土)市场。

采:就是说,比如和日本合作,就是要在他们的主流电视台上播放,是这样吗?

俞:对。能在其他国家的主流电视台上播放,剧的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采:就是说不在制作方面合作,主要在播放方面合作?

俞:对。但是有时在制作方面也会考虑合作,比如用他们国家的演员或是一些主创人员。

采:中国电视剧往外走,需不需要政府给予政策上的帮助?

俞:肯定需要政策的支持,比如我们国家已经对海外电视剧播出进行限制,不让进黄金时段。国家还要求我们电视剧走出去,这就是一对矛盾。

采:2005年,中国组织了电视交易会,其间,把中国的像涉案剧、海岩剧、反腐剧,这些品牌拿出去,反响也不是很大,您觉得像这种电视剧品牌的整体推出,会不会比单个的剧目向外推出好一点呢?

俞:我觉得推出应该推最好的。有的剧,特别商业,制作也比较粗糙,推出的效果不会太好。像《大宅门》这样的,台湾人看了都觉得,真是厚重、大气,这才是真正的中国文化。一位从美国来的七十岁老头,电话找到我,(告诉我,)他特别唾弃看到港台拍的古装剧、历史剧,觉得《大宅门》把中国这泱泱大国的文化底蕴拍出来了。

采:您就是说品牌的推出,不是特别好的方法,而是应该拿真正的精品向外推是吗?

俞:对。

采:您认为中国电视剧,在国际市场上大概是个什么样的地位?

俞:中国现在是最大的电视剧消费国,最大的电视剧制作国。一年一万两千部/集的产量,一部好的电视剧有四五亿人在看,顶两个美国那么多人。这点特别不应该忽略。从国际上来讲,我们还没打进欧美。在亚洲,正常的交流,中国电视剧肯定占上风。港台的制作力量在亚洲算比较强的,每年的制作量比较大,但是质量比内地的差许多。我们的从业人员,单个的不说,普遍素质比他们高。

三、中国的也是世界的《李小龙》

采:您最近在准备电视剧《李小龙传奇》,这个电视剧的海外市场情况如何?

俞:这部电视剧在海外市场非常看好,看好的程度远远高于中国目前的所有电视剧。为什么这么讲呢?因为李小龙是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在整个华人世界非常有影响力。昨天和一个台湾导演吃饭,七十多岁了,他说(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世界只知道两个中国人,一个是毛泽东,一个就是李小龙。

采:那您现在筹备做这个片子是不是很有压力?

俞:我压力很大。做好了挨骂的准备。

采:挨骂?

俞:因为李小龙迷特别多,就像是金庸迷似的,金庸的片子一放,到处是一片骂声。因为太多人喜欢了,你怎么演他们都觉得不对。

采:每个人心里都有一个李小龙。但是,金庸的片子一般都是一边骂一边看。那您有没有考虑采取什么样方式,让《李小龙传奇》在海外卖得更好?

俞:我们就考虑怎么样把剧本做好。剧本做好,戏拍好,就行了。这个我就没有从演员上面进行什么考虑了。为什么?因为李小龙品牌比任何演员影响都大。

采:那你拍《李小龙传奇》里有没有考虑西方文化方面的问题,比如揉进西方观众喜欢的元素进去?

俞:这个肯定考虑到。有这个意识,但是做起来不见得能达到。对西方的感觉,我们都很肤浅,没有生长在那片土地上。我们考虑到海外市场的销售,但也不是制作时非常刻意(去迎合西方的口味)。我只是想到华人圈。但是我们的电视剧在海外(肯定)有很多人追捧,比如李小龙,在日本有很多人把他当偶像。这也是很奇怪的,当年电影《精武门》里他把日本人打成那样,他们仍然很崇拜,这很奇怪的。

采:您能介绍一下,您心目中的李小龙是什么样的吗?

俞:(李小龙是)非常有个性的一个人,非常有人格魅力的一个人。他是两个明星。一个是功夫巨星。他打败了许多世界上的武术高手,到现在海内外的很多武术人士都很佩服他。从中国的功夫来说,他不一定是最棒的武术家,但一定是最有影响的武术家。在全世界享有盛名。第二个,他是一个电影巨星。

采:世界级的电影明星?

俞:嗯,世界级的电影明星。当年的好莱坞是无人不知李小龙。美国《时代周刊》做过一次调查,20世纪一百位最受欢迎的娱乐人物,李小龙排到第四十五位。一百年啊,他能排四十五位,在亚洲他是第一人。

采:从剧本上说,您要求您的剧本在结构上有某种突破吗?

俞:这个很难回答。因为做人物传记,我是希望尊重历史,这个尊重,是在什么情况下尊重呢?主要体现在历史的角度上,有公认的历史事件,不要给它歪曲了,可以删,可以剪,可以取舍,但是一旦要选那一点,你就一定不要歪曲。没有的,作家可以发挥。比如(历史人物)从十岁到十一岁之间,发生了两件事情,中间是怎么走到这十一岁的,没有记载啊,你可以省略,你也可以发挥。但你一定要走到他十一岁的那点,然后再往十二岁走。我是这样对我的编剧要求的。

采:比如说《亮剑》是写人物,《历史的天空》也是人物,因为主角的人格魅力很强,所以电视剧很“火”,李小龙跟他们这几个人物相比,您觉得在观众心里会掀起什么样的风暴呢?

俞:功夫风暴。会产生很多新的李小龙迷和大量的与之相关的流行的东西。当然我们做《李小龙传奇》的时候,绝对不会把他仅仅做成一个功夫巨星。我们不用再去刻意的商业,他本身就是特别好的商业卖点。在做这个之前,我也看了很多以前的李小龙的片子,我觉得他们拍得太商业了,只抓了商业这一点,打啊,为打而打啊,一顿乱打啊,我们做的时候,就想下功夫去提升他的文化含量,我们去写他的成长,他的磨难,他的坎坷,因为成长在一个人一生中是最重要的,也是最动人的。他如何成长为一代武术大家,如何成为一代电影巨星的,写出了他的成长和磨难,戏就出来了,文化含量自然而然就体现出来了。不知道能不能做到,努力吧。呵呵(笑)。

采:大概什么时候会拍?

俞:过完春节。我看了些资料,李小龙同时代的影星对李小龙的评价,他们说成龙和李连杰,在影像上屏幕上很有吸引力,但是李小龙在生活上都是极具魅力的人,哪怕他在洗手间都让人特别着迷,他的魅力和个性,是从骨子里渗透出的个性,不像有的人是做作做出来的个性。

采:最初您是怎么想起来做这个《李小龙传奇》?

俞:从申办奥运会成功开始,很多影视公司找我,想做关于奥运题材的电视剧,说这是好机会,说足球、篮球,这个那个,可比性都不是很强,没有排他性。听说了这次奥运会增加了中国武术,东道主国家可以选一个可以代表自己国家的运动,它高于表演项目,低于正式的项目,为什么呢?它是发金牌的。国家体委正努力使它成为奥运会永久性比赛项目。中国武术有着悠久的历史,广泛的影响。再一想,最能代表中国武术在世界上的形象的是谁呢?李小龙。所以现在圈里很多人都眼红,我抢到这个题材。

采:这个电视剧,有很多景都要去美国拍,费用也应该挺大的,投资大概多少?

俞:至少五千万。

采:大概多少集?

俞:四十集。

四、电视剧精品论

采:我们一直在强调精品电视剧,您认为怎么去打造中国电视剧的精品?

俞:第一就是题材,中国几千年历史上,可选的题材太多了,好的故事也太多了。其次就是把剧本给磨好。剧本和题材是一个东西。我向来放在第一位。剧本好了,八九成这戏就成了。很多人都不是这样的,大多看差不多了,就拿着剧本找演员了,以为有好导演和好演员就可以了,结果往往很差。

采:除此之外呢?

俞:老生常谈的,主要还是人才。要有才华,要有眼光。好的制作班子、好的演员、充裕的投资。

采:中国民营影视有很多家,基本上质量偏低,秩序也比较混乱,没形成像样的产业体系,您能给我们说说您的感受吗?

俞:电视突飞猛进的发展,带起了很多东西,这个行业现在变得特别耀眼,广院(现中国传媒大学)、中戏(中央戏剧学院)、北影(北京电影学院)啊,招生都这么火,都是电视(发展的原因)。外人看起来,这个行业最挣钱。实际上每年挣钱的片子只有三分之一,三分之一是不挣钱的,三分之一是赔钱的。剧多了以后,卖不出去,就想歪门邪道,滋生腐败。

采:您能举个例子,比如您的某个作品,受到相关的影响?

俞:影响肯定有。比如好片子,通过正当的渠道,卖不到好价钱,卖不到好时段,可是有些很次的电视剧,也能卖出去。

采:您能对最近播得比较“火”的电视剧简单地评价一下吗?

俞:从2000年到现在比较“火”的电视剧,起码我的占三部。《大宅门》、《天下粮仓》、《大宋提刑官》。其他的,比如《家有九凤》、《青衣》、《亮剑》。《大宅门》在广院(现中国传媒大学)、中戏,都作为教学研究的对象。实际上《大宅门》开创了一个电视剧题材,人物的塑造也很独特。中国的文学史上没有这样的人物。人民文学出版社让我写《大宅门》那本书的“序”,我也提到白景琦这个人物,“就是放到中国文学史上,也是‘熠熠生辉’”。《天下粮仓》写出了这个民族的忧患意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九亿农民,粮食对中国人的影响千百年来潜移默化,十分巨大深远。我估计你们都听过你们的爷爷奶奶父辈们提到过关于粮食的问题,中华民族在粮食面前的畏惧、恐慌啊。当时我们做完片子,专家看完以后,说了一句话:惊天地、泣鬼神,描写得深刻、奇特。《青衣》对人性的挖掘,进入一个人的精神层面来写,非常深刻。《家有九凤》写一个老太太,几十年支撑一个家,大有《大宅门》的二奶奶的风范,当然又不太一样,它是写现代的戏。《亮剑》也不错,但有点学《历史的天空》,不算开拓者。一个艺术家,永远担负着先锋的作用,要对前人有超越。《激情燃烧的岁月》,写一个老战士,在和平年代,一身本事使不出去,精神失落,写得也特别好。从《大宅门》、《激情燃烧的岁月》开始,这个(电视剧)圈里突然意识到,一个好看的电视剧,要塑造人,包括后来的《亮剑》之类的,很强调它的个性。(这就)回归到戏剧之本,文学、戏剧(的核心任务)就是写人。

 

Interview with Mr. Yu Shengli, Golden Medal Producer of China International Television Corporation

 

Shi Yue,Fu Huimin

(School of Cinema and Television,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is a record of interview with Mr. Yu Shengli, the Golden Medal Producer of China International Television Corporation. The Television drama series produced by Yu Shengli have not encountered any difficulties in its overseas sale. The ready-to-shoot Television drama series named Legend of Bruce Leewill probably be a very popular one in overseas market because of Lee's distinctive charm and his identity as a world star. Quality has all along been emphasized and pursuit by Mr. Yu as well as the importance of the script. Recently the situation of Television drama series production in China is not so optimistic, which constitutes a negative effect toward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whole Television drama series industry.

 

Key Words: Overseas sales of Chinese Television drama, Interview, Golden Medal Producer of China International Television Corporation, Mr. Yu Shengli, Sleep on Brushwood and Taste GallLegend of Bruce L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