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家电视文化安全与中国电视剧

 
 
(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要:随着全球化浪潮的日益深入,中国的电视文化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一些学者认真思索的问题。中国电视剧作为中国电视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理应获得更多的关注。本文简要评述了中国传媒大学曾庆瑞教授和中国教育电视台研究室主任张志君研究员的相关研究结果,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因外国电视剧的引进而带来的新问题和新的思考角度。
关键词:全球化;中国电视文化安全;中国电视剧
 
 
全球化像一把“火炬”,它的“火焰”会照耀世界的每个角落,每个层次,当然也包括中国的电视文化。全球化又像一把双刃剑,在增加国家间的沟通、提供更广阔的利益增殖空间的同时,也会对特定国家的电视文化安全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值得认真加以关注。
一、国内学者对“中国电视文化安全”的关注
关于全球化对中国国家电视文化安全的影响,国内学者已经表现出一定的关注、思索和忧虑。
早在2002年,中国传媒大学曾庆瑞教授就连续发表《亮出维护民族文化权利的旗帜》、《只有传播民族的优秀文化,我们才会拥有无限的生机》、《亮出保卫国家文化安全的旗帜》等文章,讨论中国的电视文化安全问题。在《亮出保卫国家文化安全的旗帜》一文中,曾庆瑞教授分三个方面表述了他的观点:1、国家文化安全的实质是保卫民族文化权利不受侵犯;2、国家文化安全的关键是国人的文化心智不受异变;3、保卫国家文化安全的重点应该是增强国民的抵御能力。在论述第一方面的时候,曾教授用“铁证如山”的证据,证实了目前关注“文化安全”问题的紧迫性——“美国影视产业产品的数量只有全球的5%,市场份额却占了全球的92.4%。在流行音乐和音乐剧方面,美国在全球市场上几乎没有对手。它的近邻加拿大首当其冲,受害最深。在加拿大,95%的电影、75%的英语节目和80%的书刊市场,都被美国产品占据。法国也难幸免。在巴黎,人们收看的6个电视频道每年播放1300部电影和电视剧,其中1000部来自美国。影院票房,美国电影也占了60%以上。据统计,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美国电视节目的输出量就比当时居于世界第二位的英国要高7倍。九十年代,全球传输和数据处理量的80%以上都源自于美国。1998年,美国影视业及相关产业出口总收入高达六百亿美元,取代了原来的航空器和航天器的出口,占了美国各行业出口总额的第一位。这种势头至今还有增无减。”这些触目惊心的数据的的确确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在第二部分,曾庆瑞教授用正反两方面的多个实例,表明了西方主要是美国的文化扩张对世界各国的文化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包括我国在内的一些有意保持自身民族特点和国人心智的国家所做的应对。第三部分,曾庆瑞教授批评了目前我国一些面对“全球化”不假思索、盲目追赶潮流的不理智的做法,立场鲜明地提出“有一个工作的重点却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要增强国民对外来文化中病态文化思想和劣质文化产品的抵御能力,对侵犯我们民族优秀文化和心智并试图变异我们的心智征服我们的民族之心的文化帝国主义、电子殖民主义的侵权行为的抵御能力。”[1]
可以说,曾庆瑞教授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的“增强国民的抵御能力”、“保卫国家文化安全”对我们是有着很深的现实意义的。但同时我们也应该客观地看到,目前国人对国外电视文化产品的接受缺乏充分的辨析,一方面与我们的整体国民素质有关系,另一方面也与我们自己的电视文化产品不尽如人意有关。所以,在警惕某些国家“居心不良”的文化入侵的同时,我们还要对我们自身电视文化的弊端进行“自我审视”和“自我批评”,这其实是增强自身“免疫力”以“抵御风险”的关键所在,毕竟内部矛盾才是决定事物发展的主要矛盾。
2005年,中国教育电视台研究室主任张志君研究员(兼任中宣部舆情局特约舆情研究员)在其博士论文《全球化与中国国家电视文化安全》中,对中国国家电视文化安全问题进行了更为深入细致的思考。在其论文的第一部分“全球化与文化传播安全”中,张博士首先论述了全球化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不同文化的冲突,文明的碰撞,在这种情况下各民族对传统文化的守望,以及国际传播新秩序的构建,从国际这个大的视角来看待全球化对整体文化的影响。在第二部分“并不止与经济有关的WTO”中,张博士从WTO出发,分析了WTO对电视文化的“张力”,以及WTO成员间在文化方面的博弈;第三部分,具体分析了加入WTO对我国电视文化安全的各方面影响:对我国国家电视文化主权的影响,对我国本土电视文化产业的影响,对我国本土电视文化机构的影响,对我国电视文化产品的影响,对我国电视文化产品消费者的影响,对我国本土电视文化“生态环境”的影响,对我国电视文化技术的影响,以及对我国电视文化进出口贸易的影响。最后,张博士对“后WTO时代如何确保中国国家电视文化安全”提出了一些很有建设性的观点:1、树立国家电视文化安全意识;2、和而不同,优态共存;3、建立国家电视文化安全预警系统;4、政府部门的必要干预;5、本土电视文化产业应全力追求可持续发展;6、本土电视文化机构应有所作为。这些意见对我国电视文化有很多实践价值。
张博士的研究成果中有很多观点是富于创建性的,值得我们深思。比如,在第一部分开始,张博士就提出:“对于中国人来说,最理想的抉择是而且只应该是:要现代化,不要西方化!”[2]这样就把中国发展的未来目标做出了比较科学的界定——要和国际和现代化接轨,但是不要被西方同化,这句话看似简单,但内涵丰富。再比如,论文最后提出要“建立国家电视文化安全预警系统”,这个观点同样是富于现实意义且迫在眉睫的。但论文中的某些观点,也给大家提供了讨论和继续发展的空间。比如在最后一部分的第四节“和而不同,优态共存”中,张博士提出:“和而不同实际上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承认差异性,寻找共同点,坚持并保有自己的底线。”[3]笔者认为,要达到“和而不同”的境界,“坚持并保有自己的底线”恐怕是远远不够的。在外来文化和价值观大量“入侵”的今天,要达到西方文化和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和而不同”,必须在接受国外电视文化产品讲究“和谐”、“恰如其分”的同时,极力地培养我们自身的民族性格。有了坚强的民族性格,面对外来文化时我们就可以客观冷静地加以辨析,去粗取精、取长补短,而不是邯郸学步随风摇摆。比如,当我们看到韩剧的卿卿我我,俊男美女,看到美国的《越狱》《反恐24小时》时,我们就不会慨叹为什么我们拍不出来这样的作品,去天天沉溺在韩剧、美剧的海洋,而是会去客观地分析,踏实地进取,为振兴自己的民族文化产品做出贡献。
另外,张博士在论述“中国本土电视文化机构应善于‘博弈’”这一点时,强调中国本土电视文化机构应“运用好‘引进’这个筹码,做好‘平衡’工作”。这里所说的‘平衡’有两层含义:“一是平衡外来电视文化产品在本土电视文化市场产品总供给中与本土电视文化机构所提供的产品之间的比例。”“另外一种含义是所谓的‘以外制外’,即通过引进某些于我相对有利的外来电视文化产品平衡或抑止相对可能对我不利的外来电视文化产品的引进和传播。” [4]这里所说的“相对有利的外来电视文化产品”,张博士用了韩剧来举例,笔者认为,韩剧对于宣扬儒家传统文化、东方的伦理观念是有积极的作用,但是,韩剧毕竟是外来剧种,毕竟对本土电视剧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在“以外制外”的同时,也要把握好度,掌握好分寸。除此之外,对于“平衡”笔者还有一点补充,现在对中国电视剧市场冲击较大的国外电视剧集中在韩剧、美剧、日剧,我们在引进电视剧时品种的多种多样也是“平衡”的一个方面,近年来,一些零星的其他国家的电视剧也受到了观众的好评,如泰国电视剧《凤凰血》、印度电视剧《阴谋与爱情》等等,引进品种多了,自然难以形成一种外国电视剧独霸市场的局面,这样某一种外来文化对我们的电视文化的冲击也自然会分散它的威力了。
二、重视外来电视剧所带来的电视文化问题
曾庆瑞教授和张志君博士对“全球化与中国文化安全”的思考,对我们分析电视剧市场的文化安全问题有着很大的指导价值。电视文化的种类多种多样,电视剧在电视文化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广泛的受众,较大的市场份额,以及可观的广告收入,都值得我们对外来电视剧所带来的电视文化问题进一步加以关注。
外来电视剧大量进入中国,并不是近几年才出现的事情,20世纪80年代的《阿信》、《血疑》、《排球女将》就曾经一度掀起了日剧的高潮。美剧的影响也同样,“1979年9-10月间,中央电视台副台长戴临风带领节目组组长等人赴香港采购影片,在中国电视史上第一次引进了美国电视剧——这就是一度引起轰动的《大西洋底来的人》。” [5]随后,《加里森敢死队》、《神探亨特》以及后来在《正大综艺》中播出的《侠胆雄狮》,《成长的烦恼》都曾经在中国的电视剧市场上风靡一时,并且深深地留在了当时人们的记忆之中。近几年的韩剧更是在全国刮起了韩流风潮,《蓝色生死恋》、《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人鱼小姐》、《大长今》,很快流行全国,给中国本土的电视剧生产机构一个大大的震惊,再加上近期一系列美剧的出现,如《越狱》、《迷失》、《反恐24小时》、《欲望都市》和《疯狂主妇》,大家惊异于美国电视剧紧凑的节奏,激烈的矛盾冲突,令人眼花缭乱的画面以及和我们大不一样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一批电视观众尤其是一批年轻人迅速地被其吸引,对国外电视剧赞赏有加而对本土电视剧嗤之以鼻。在被外国电视剧吸引的同时,不知不觉对在电视剧中出现的国外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逐渐产生趋同。
全球化和外来电视文化产品除了像曾教授提到的影响国人的“心智”价值观和民族传统文化意识外,对从业人员的产品观念影响是另一个可怕的方面。也就是说,当我们的从业人员的产品观念只是关注产品的经济利益,具体到电视剧就是只关注电视剧的收视率,像一些美剧那样仅仅靠着曲折的故事、刺激的场面来吸引观众的话,那么国人在受外国电视剧的侵害的同时,也会受到打着国产电视剧的外衣,其实内核已经被国外电视剧同化了的本土电视剧的侵害,比如国产电视剧《好想好想谈恋爱》,其结构、情节特点和美国电视剧《欲望都市》如出一辙,这些电视剧的侵害,比起纯粹的外国电视剧来说,恐怕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在日益增多的国际文化交流中,关于国外电视剧对我国本土电视剧和文化的冲击,要求国家有关部门建立忧患意识,认识到形势的严峻并从政策层面进行适当的保护是必不可少的;要求电视剧业界加强责任意识是必不可少的;要求电视剧接受者增强文化素质、提高辨析能力是必不可少的……,但笔者认为,除了自觉地抵御外来产品以及在政策上的硬性规定外,国内的电视剧界——包括实践界、理论界和政府管理人员,还应该在理论层面进一步加强探讨,更准确、更全面地研究对方,认识自我,从实际出发,生产出好的电视剧产品,只有如此,才能变被动的应对竞争为主动的参与竞争,变激愤的抗议为激情的主动出击,从而为我们的电视剧产品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提供可靠的保障。
 
参考文献


[1]曾庆瑞《守望电视剧的精神家园》(第2辑),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95432页。
[2]张志君:《全球化与中国国家电视文化安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3页。
[3]张志君:《全球化与中国国家电视文化安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96页。
[4]张志君:《全球化与中国国家电视文化安全》,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32133页。
[5]苗棣:《中美电视艺术比较》,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第355页。
 
Chinese TV Dramas and the Cultural Safety of Chinese Television
 
Zhao Ying
School of Cinema and Television,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Abstract: With the globalization deepening, the safety of Chinese television culture has become a problem which we have to think deeply.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elevision culture, TV drama should be further paid attention to. This article comments on some research results by Zeng Qingrui , professor of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and by Zhang Zhijun, researcher and director of CETV Research Institute. And on this basis, this article puts forward some new problems and new aspects to thinking which bring by importation of foreign TV dramas.
 
Keywords: globalization, cultural safety of Chinese Television, Chinese television drama
 
 
收稿日期:2007-0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