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经济学学科定位与理论框架

 
李悦
 
我国产业经济学研究起步较晚,有关论著的学科定位与理论框架差异较大。那么,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经济学学科定位和理论框架应该是怎样的呢?
学科定位和研究思路
产业经济学是哲学社会科学的一个小分支,它必然要受整个哲学社会科学定位和研究对象的制约。哲学社会科学主要研究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二是理论认识和科学思维问题;三是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管理规律的认识和运用问题。而产业经济学是从属于第三个问题的,是揭示和运用产业发展规律的学科。
产业经济学研究不应与其他学科重复。国务院学位办编制的国家学科目录规定:经济学分为理论经济学和应用经济学两类,其中产业经济学涵盖七个领域: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运输经济、企业经济、消费经济和信息经济。我国还有独立的市场学。管理学独立于应用经济学之外,是与经济学并列的大学科。据此,我国产业经济学研究主要有以下思路可供选择:一是分别对产业经济学上述七个领域展开研究;二是把七个领域的共性内容抽象出来,分别展开研究;三是以共性为主、以个性为辅展开研究;四是以个性为主、以共性为辅展开研究。相比较而言,第二种研究思路更为恰当。
理论框架的设计原则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强调指出,哲学社会科学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在指导思想上决不能搞多元化。产业经济学应该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经济增长理论、结构理论和产业组织理论。切忌不读马列原著。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实践是理论的来源,也是检验理论的标准。因此,产业经济学必须以我国产业发展的实践为基础,以国情为依据,总结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的经验,并把这些经验条理化,系统化。切忌理论脱离实际。
坚持博采众长、以我为主、融合提炼、自成一家。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自主创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经济学。切忌照抄照搬外国的东西。
中国特色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特征
具有中国特色的产业经济学的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六个“突出”:一是突出重点。产业经济学的核心理论框架是“三论”,即规律论、结构论、组织论。事物的性质是由其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所以这一学科的研究重点放在“三论”上,不与其他学科重复。比如,区域经济和产业分布是区域经济学的内容;产业管理是管理学的内容;产业政策是政治学的内容,其制定和实施是政府的职责;市场结构和市场分析是市场学的内容;等等。二是突出宽口径、厚基础原则。这是培养研究生特别是培养博士生的重要原则。为了把“三论”这个核心内容研究好,还必须以宏观理论为指导。没有宏观理论指导,就会失去宏观上的检验标准。三是突出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立足点。没有这个立足点,就会无的放矢。四是突出科学发展观。五是突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六是突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提出后三个“突出”的出发点在于,我们在设计产业经济学的内容时,应着眼于本学科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原载《人民日报》2006年9月2日)
 
The Orientation and Theoretical Stucture of Industry Economy
 
Li Y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