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播电视出版事业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事业

 

赵玉明

 

    中国广播书刊的编印出版始于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1929年12月,国民党中央广播无线电台编印的《中央广播无线电台年刊》是目前见到的第一本广播专业书刊,也可以说是中国的第一本广播年鉴。30年代初期,上海的私营广播电台开始编印介绍广播节目和无线电知识的刊物,其中创办较早的为1932年上海亚美无线电公司编印的《无线电问答汇刊》(半月刊,其中第19期为《广播特刊》)和国民党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编印的1934年9月创刊的《广播周报》。此后,各地广播刊物陆续创办。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解放前此类刊物大约出版了四五十种,其中有20种集中在上海一地。

中国问世最早的广播专业图书,目前发现的皆为翻译外国著作,其中有浙江省民众教育

馆、浙江省广播无线电台所译《广播无线电话与成人教育》(作者不详,1933年出版),日本人西本三十二著、金溟者译《学校播音理论与实践》(1935年8月商务印书馆出版),国联世界文化合作院编、曾觉之译《无线电广播的文化教育作用》(1936年7月中华书局出版)。在此期间,上海市教育局曾于1933年编印《无线电播音演讲集》,但只收入广播演讲稿件。属于广播常识类的图书先后出版的有徐卓呆编著的《无线电播音》(1937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彭乐善著《广播战》(1934年重庆中国编译社出版)、徐学铠著《广播常识》(1947年3月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出版)和国民党政府行政院新闻局编印的《广播事业》(1947年11月)等。据不完全统计,全国解放前出版的广播专业图书包括译著在内不过10种左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随着广播事业的逐步发展和收听工具的普及,中央和地方人民广播电台的广播节目报陆续创刊,其中最早的为上海人民广播电台1955年元旦创刊的《每日广播》,同年4月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广播节目报》问世。五六十年代编印的广播书刊除无线电广播技术和广播稿选类图书以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广播爱好者》月刊外,大多为内部出版发行,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编印的《收音员通讯》和中央广播事业局主办的《广播业务》(月刊,1955年创刊)。60年代初期,北京广播学院曾编印了一批内部教材如《中国新闻广播文集》(上下册)、《中国人民广播事业大事记》、《中国人民广播十年(1949一1959)》、《广播稿选》(第一集)、《马恩列斯论报刊·列宁论广播》、《毛泽东论宣传工作》、《陕北台范文选》等。“文化大革命”期间,广播书刊难于出版,广播节目报也都先后停刊。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陆续恢复或新办了一批广播电视节目报和专业刊物,专业图书也相继恢复出版。1980年8月广播出版社(后改名为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成立,1985年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和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先后成立,至此,中国的广播电视书刊出版事业才正式建立起来。最近10多年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事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广播电视报刊出版呈现繁荣景象。据统计,到1991年底,全国已有广播电视报140多家,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中国广播报》、中央电视台主办的《中国电视报》外,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0多个计划单列市以及近百个地级市的广播电视厅、局均办有广播电视报。每种广播电视报的期发行量一般有几十万份,有10多家甚至接近或超过100万份。据测算,全国广播电视报的期发行总量已超过4000万份,按每份报纸平均4个读者计算,拥有1.6亿读者。广播电视报已走进干家万户,成为千百万听众和观众的亲密朋友。同广播电视报纸一样,广播电视专业期刊,10多年来,也逐渐改变了过去仅有几种内部刊物的状况,逐年有所增加,目前已达60多种,其中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的《中国广播》、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电视研究》、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主办的《中国广播电视学刊》、北京广播学院主办的《学报》和《中国广播影视》、《大众电视》、《中国电视》、《声屏世界》、《音像世界》、《广播与电视技术》、《国际广播电视技术》等20多种已先后公开发行,有的已被列入公认的广播电视方面的核心期刊的范围,在广大读者中的影响日益扩大,为传播广播电视知识、介绍广播电视节目和扩大广播电视的影响作出了新的成绩。

第二,广播电视专业图书的编辑、出版已不再局限于专业出版社的范围,而逐渐成为众多出版社关注的热门图书。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出版广播电视专业图书的出版社已近百家,向社会公开发行的广播电视专业图书约在600种左右。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是编辑、出版广播电视专业图书的“大户”,10多年来出版的各类广播电视专业图书大约在300种左右。其次为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和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累计约出版广播电视专业图书100种左右。人民出版社为纪念中央电视台建台35周年,出版了一套12册的《电视丛书》。辽宁、山西、青海、甘肃、内蒙古、北京、天津、上海等省市级出版社以及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辽宁大学、四川大学等院校出版社也均有数量不等的广播电视专业图书问世。众多的专业出版社如文化艺术、戏剧、电影、科技、民族、电子、工商、教育、标准、辞书等出版社也都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积极出版广播电视专业图书,为繁荣和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第三,广播电视专业图书门类日趋多样,品位逐步提高,为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广播电视学体系奠定了基础。80年代初期每年出版的广播电视专业图书大约十几种,一般局限于广播电视节目稿选、广播电视文集和技术性图书。80年代末90年代初,上述现象已有了很大的改变,每年问世的广播电视专业图书不但有几十种之多,而且门类日趋齐全,几乎涉及到广播电视学及其分支学科以及相关、邻近的众多学科的领域。如广播电视学、广播电视管理学、广播电视经济学、广播电视受众学、广播电视美学、广播电视编辑学、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文艺学、广播电视广告学、广播电视播音学、广播电视语言学、广播电视技术学以及中外广播电视史等均有专著及文集以及翻译作品问世。此外,广播电视节目的稿选、解说词、电视剧本等广播电视作品的形式也日趋多样。手册、辞典、年鉴等多种类型的广播电视工具书的出版,为检索广播电视专业知识和深入探讨广播电视理论和业务提供了方便。

 (原载《中外广播电视百科全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4年10月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