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文化创意产业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中国电影文化创意产业的问题与发展对策[①]

 

汪献平

(上海师范大学数字传媒艺术中心)

 

 

内容摘要:本文从创意、艺术、技术及产业这四个角度对中国电影文化创意产业目前存在的问题作了具体分析,并就这些问题对中国电影创意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与对策。

关键词:中国电影,文化创意产业,  发展对策

 

作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资源与组成部分,电影是获得他国认同的最为便捷有力的外交手段,其重要性正日益凸显。但与国外业已成熟的电影文化创意产业相比,我国电影无论在“创意”还是“产业”层面都先天不足,影响力有限。因此,把握其发展脉络,分析其现存问题,从中寻找发展对策,对当今中国的电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来说尤为重要。

中国的电影文化创意产业是自上世纪末以来逐渐发展起来的。经过90年代后半期市场黯淡的低迷期,在国外分帐大片的间接刺激及WTO的直接推动下,中国电影终于在新世纪之初由行政事业色彩深厚的文化事业逐步转向自负赢亏的文化产业。2002年,《英雄》的出现宣告着商业大片时代的正式到来,并带来了国产电影票房逐年递升的大好局面。在经历了4年与市场的不断摸索与磨合之后,中国电影真正进入了健康规范的发展期,逐渐显示出创意文化的超级魅力与巨大的市场潜力。

 

一、电影文化创意产业的现存问题

   虽然近几年电影票房呈直线高速递增,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电影产业的真正成熟。繁华背后,中国电影作为一项文化创意产业仍有着不少发人深思的问题。

1、文化创意缺失,电影类型单调

一是文化创意的严重缺失,电影创作陷入模仿与跟风的尴尬境地。创作观念的陈旧和艺术功力的缺乏导致了中国电影创意上的缺失。自《英雄》开创了国产武侠大片的新时期以来,银幕上到处一片刀光剑影,古装武侠牢牢占据着商业片的主流。题材的狭隘与重复给观众造成了审美疲劳,电影创作陷入狭隘单调的困境。而且国内影片喜欢模仿或“戏仿”,鲜有原创性故事。一大批喜剧电影频繁利用已有文本进行“戏仿”,沉溺在过往的经典作品和当代游行话语中寻找灵感,风格单一乏味,最终陷入低俗化的迷途。

二是电影题材较为单一,类型片种稀少而集中。虽然近两年中国电影类型逐渐丰富,但电影题材相对比较单一,可以说是古装武侠一统江山,都市爱情夹缝生存,喜剧创作良莠不齐,恐怖惊悚摸索前进,灾难战争仍在转型。一些社会性题材以及商业性较强类型片种如科幻片、史诗片、歌舞片等基本缺乏。整个电影市场产品并不丰富,发展也不平衡。

2、艺术质量良莠不齐,社会反响冷热参半

一是三足鼎立的创作格局。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电影就一直被分为主旋律电影、艺术电影与商业电影。它削弱了原本统一的艺术创造力与感染力,将电影创作引上了一条分裂的道路。这种格局至今并未有太大的改变,也造成了良莠不齐的作品质量。

二是冷热参半的社会反响。中国电影的艺术质量与社会反响表现为矛盾的两个极端:一方面,在国外屡获大奖的影片虽然艺术质量较高,却往往被视为导演的自说自话,市场竞争力极低;另一方面,屡创票房奇迹的商业大片却又走不出重复创作的老路,成为观众诟病的耙心。中国电影创作正在这矛盾的两极间左右摇摆着前进。

3、技术水平滞后,配套设施受制

电影作为文化产业中一个非常特殊而重要的部分,在于它具备了最现代的科技含量,技术的高低也直接决定了它的作品质量与市场命运。中国在电影技术方面与国外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技术力量的薄弱已成为一个棘手问题。而且,中国电影工业至今尚无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软件开发能力,所有技术均买自国外,不具备竞争优势,难以形成自己的技术制作产业链。一方面,国内相关技术研发项目鲜有人问津,缺乏基本的技术支持,国产电影不得不到国外制作公司花费巨额资金制作特技;另一方面,国内公司因为没有自己的技术,又不得不以低廉的价格为他人做嫁衣裳。

4、产业结构不合理,市场环境待调整

一是电影产业链条不完整,后产品发展缓慢。与国外 “三三三”制的成熟产业链相比,我国电影收入的绝大部分要靠票房,最具有商业价值的后电影产品开发仍是薄弱环节,电影后产品经营和国际市场份额在整个电影产业中地位极低。这固然由于国产电影本身影响力不强,后产品开发难以推广;也有着后产品开发经验不足、形式单一、手段不多、思路不宽、缺少创意等不容回避的问题。

二是产业结构的两极分化严重,市场竞争不平等。一是在国营电影企业和民营电影企业之间发展的不平衡导致市场占有份额距离日趋拉大;二是市场上国产大片与一般电影的两极分化日益严重。电影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不平衡,势必会影响到市场的倾斜与扭曲,无法给电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提供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健康环境。

三是市场秩序混乱,电影法规不健全。作为创意产业,电影的市场交易说到底是一种版权经济,理应得到尊重与保护,但国内各种形式的未经许可的盗版、盗播、盗用行为却呈现愈演愈烈屡禁不止之势。

四是发行仍不科学,票价依旧掣肘。“在电影发行行业中, 无论是进口影片的国内发行市场还是国产片的国内发行市场, 都呈现出高集中度的市场特征” [②]票价的过高与豪华小厅影院的兴起,造成对有限的市场资源进行掠夺性和非可持续性的开采和占有,并以牺牲电影的大众性和日常性为代价,也加剧了盗版、网络免费电影的风行,致使电影市场处于一个相当恶劣的生态环境之中,这些都为电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制约。

 

二、电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对策

    在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的形势下,电影产业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发展模式,加大创意成份,提升自己的增长效率。

1、创意为王,电影文化创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须从源头抓起

一是要创新文化理念,增强原创能力。要让观众心甘情愿地走进影院,首先要把好作品质量关,以高质量的电影作品来获取好口碑。坚持自主创新,增强原创能力,推动原创作品生产,打造自己的电影品牌。

二要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核心竞争力。应当创造良好的电影形象,树立正面、积极、健康的当代中国形象,制作出能适应广大国内消费者以及国际需求的精品电影。相信“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的,充分挖掘宝贵的民族文化资源,使电影作品具有浓郁和独特的民族精神、民族气质和民族特色,从而更具有国际竞争力。

三是发展类型创作,倡导思维创新。多类型的竞争和交融是电影繁荣的前提,而发展类型创作还意味着能否根据时代和市场需求的变化进行创新,其中既包括对旧的类型片种的激活,也包括对新的类型样式的开发。

四是植入普世价值观,冲击国际市场。在创作中将我国一向推尊的真、善、美等核心价值观体现出来,弘扬与传承“ 仁爱”、“和谐”等全球认可的价值理念,以正面、积极、勇敢的形象打动人心。这种普世价值体系的建立与体现,对内可以确立一种全社会普遍信守的文化理念,以实现对中国文化精神的集体认同;对外可以确立中国自身的电影文化品格,为中国电影冲击国际市场搭建更为宽阔的交流平台。

2、提高技术水平,提升国际竞争力

一是要更新电影生产观念,推进电影数字化进程。数字时代决定了电影消费可能是一个从消费艺术到消费数字科技的综合消费和审美过程。因而首先要改变传统的电影创作观念,认识到数字特技也是电影独特生态系统的重要方面,尽早确立电影文化创意产业的数字生产方式和数字消费模式。

二是要加强电影产业软硬件建设,切实提高技术实力。既要加强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与设备,输送技术人员出外学习,积极学习借鉴国外在技术应用方面的先进经验;也要加强国产电影的软硬件建设,从最初的单纯仿制发展到自主研发、自创品牌,逐步打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

三是要加强核心技术研发,打造国产制作产业链。可以借助于形式多样的技术手段,深度开发电影多媒体、新媒体市场,形成以电影制作为龙头,通过各种增值服务构成的产业链条,有力拓展电影市场空间。

3、改善产业结构,打造优质产业链

一是要实行大片战略,执其两端,使中小成本的类型片及艺术片逐渐成为市场的主体。在商业大片、中等成本制作、小成本电影的三元对立中,花大力做好主流商业大片和优质类型片和艺术片两端,而后兼顾中层面,以大片为排头兵,拉动其余,齐头并进,稳扎稳打。

二要大力发展后电影产品,改变传统赢利模式。对于一部电影的后电影项目开发,应该尽可能地发挥创造性思维,具备跨媒体和跨行业的运作经验,同时还应有敏锐的市场感应能力,使得后电影产品的开发与营销成为可能,从而改变原先落后陈旧的电影赢利模式。

4、建设良性的电影生态环境,培育忠实观众群

一是电影分级势在必行,电影市场尚须细分。电影分级可以较好地满足观众的多元需求,也可减少一些不恰当的镜头对青少年身心的伤害与影响。此外,针对我国现在三分的电影格局,还应细分电影市场,让不同类型的影片都有在影院放映的机会,而不是和商业大片一起挤在城市院线同台竞技。

二要健全电影法规,规范市场秩序。首先要健全电影市场的各项准入制度,为电影企业营造公开、公平、公正的市场经营环境。其次是应制定更多诸如减免税收、信贷等经济援助的电影政策,鼓励投资。最后要重点加强立法,打击盗版及盗播行为,保护知识产权。

三是要双轨并行,加强城市院线建设与农村市场培育。一方面,要对城市院线进一步进行改革,尽量以不同层次的影院及不同档次的电影消费品来满足观众的消费需要。另一方面,也要用“两手抓”的方式逐渐实现农村电影的市场化转型,一手抓公益性事业,一手抓经营性产业,加快构建农村多元放映主体网络体系,精心培育农村电影市场,逐渐把培育农民电影消费观念提上日程。

 

电影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与繁荣非一朝一夕之功,只有充分利用我国深厚的民族文化遗产,利用中国传统的人文基础,利用信息时代的各种现代科技手段,寻找适合本国电影生长的艺术规律,建设适合中国电影生存发展的良性生态环境,才能促使中国电影文化创意产业更加高速健康的向前发展。

 

(作者简介:汪献平博士,上海师范大学数字传媒艺术中心副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后)

 

 

The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the Film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in China 

Wang Xianping

Digital Media and Art Centre,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ses problems of the film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in China in four dimensions --creative ,art, technology and industries ,then gives some useful advises and solutions .

Key words: China film, Cultural Creative Industries, Development strategy

 

 



[①]本文系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文化创意产业与中国影视文化建设问题研究》(项目编号:06jjd8b000b)阶段性成果之一。

[②] 高铖《大陆电影产业的市场结构:集中度分析》,《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第1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