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社会性别,倾听女性表达 ——张越与《半边天》

 关注社会性别,倾听女性表达

——张越与《半边天》

 

周 牧

(北京现代音乐学院)

 

【摘要】与电视节目中光鲜夺目的美女主持阵营相比,张越可谓是一个十足的“另类”,然而她身上特有的纯粹的知性美却展现给观众们一种不拘于世俗的美丽,就如同她主持的节目《半边天》一样,以其自身的另类及优雅体现着不平凡的价值,以其独特的气质诠释着女性的魅力。

【关键词】张越  谈话节目  性别优势 

 

Pay attentionto the social gender, listen to women’s expression

——Zhang Yue and Program of Women of China

Zhou Mu

 BeijingInstitute of Modern Music

 

Abstract: Comparedto the brilliant beauty female hostess, hang Yue is really different andspecial. However, her unique beauty, and purely intellectual has attracted lotsof audiences. Just like the program Women of China hosted by her, they both reflectsthe extraordinary value and shows charms of females.

Keywords: Zhang Yue, Talk shows, Gender advantages

 

张越,1965年出生在北京,1988年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之后一直从事教师职业,期间作了一段时间的自由撰稿人,并开始尝试电视编剧,参与了《我爱我家》、《临时家庭》等大家熟悉的电视剧。1995年底,张越开始担任中央电视台《半边天》节目主持人。

上面的文字就是张越的简历,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曾有过或写过无数次的“人生总结”。张越的这份简历看似简单了些,然而这份简历背后却隐含着一个“特别”的女主持人。

在如今的这个媒体大环境下,在那些由外表光鲜亮丽的美女组成的主持人阵营中,《半边天》的主持人张越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她外表并不出众,身材也比较胖,但她却以自身的另类及优雅体现着不平凡的人生价值,以她独特的气质诠释着女性的魅力,塑造了一个纯粹的知性的女性形象。坦诚亲和的访谈风格让她很有女人味,她的身上有一种都市女性特有的知性与感性相融合的气质:既睿智、幽默又随和、洒脱,从不矫揉造作。镜头前的张越以她的自信、从容打造出一种不拘于世俗的美丽,并用她独特的女性视角来关注身边及社会上所发生的一切,倾听女性真实的声音,展现女性风采,探讨普通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在与嘉宾的交流中,张越的位置并不是高高在上的,她的每一句话,每一个手势动作,每一个眼神,包括每一次感情的抒发都是真实自然的流露。她善解人意,她那沉思的目光,灿烂的微笑以及与生俱来的悲悯情怀,都让观众为之感动和享受。其实,在节目中,张越有时候很像是一个心理咨询师。倾听,分析,归纳,引导。真切的关注每一位嘉宾的生存状态,引导她们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充满人文关怀精神。

一、张越平民化的主持风格

一名优秀的谈话节目女性主持人,其主持风格无疑应该是鲜明的,独树一帜的。只要张越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观众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半边天》栏目的主持人,进而也很容易把张越和女性话题联系到一起。

1、真诚的访谈态度

真诚的访谈态度是所有优秀的谈话节目主持人都应该具备的素质。美国最著名的脱口秀黑人女主持奥普拉·温弗瑞,在一次关于美国少女被强奸一题的讨论时,竟然全盘托出了自己15岁时被强暴的亲身经历。结果,这件不光彩的过去不但没降低她在观众心目中的形象,如此真诚、坦率的态度反而为她赢得了更多的尊重。相比之下,在大多数国内的谈话节目主持人中,我们看到的只是职业化的微笑,流利的表达,得体的衔接……节目进行顺利,却也乏善可陈,因为它缺乏的是能够真正深入人心的真诚感。

在中国的这些谈话节目主持人中,特别是女性主持人,笔者认为,张越能够算得上是真诚的一个。她从不避讳自己曾经自卑自闭的心理,不介意自己与众不同的偏胖的身材,也敢于把自己的切身感受和亲身经历带到节目中,与嘉宾形成共通。主持人的温馨真诚,表现在她在节目中的状态,她对整个节目进程的把控,也表现在能让嘉宾在节目中呈现最真实的自我。

2、亲切的生活化表达

谈话节目的进行是通过主持人与被访嘉宾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得以实现的,而主持人的亲和力正是促成这种沟通与交流的有利因素。相对于男性的阳刚,女性的性格特征更偏向柔性一些,而正是女性自身的这种柔性,使得她们比男性更具亲和力。无论对方嘉宾是什么人,何种身份、地位,多大年龄,一位优秀的女性主持人,都可以利用她的自然随和使对方产生亲切感,并消除面对镜头时可能产生的不舒适感。

张越善于使用生活化的口语表达,她的语势高低起伏、抑扬顿挫变化也很丰富,语言直率而又平实具体,状态自然亲切。就像2009年1月24日播出的《我要我的幸福》,美凝在网上贴出了11条征婚条件,张越看到这么多的要求后她形象的说到:“我也晕了”。另外,征婚条件中有一条是“要兼有小才情和大智慧”,这时张越又说:“兼有小才情和大智慧这世上一共没几个,这可难为死人了。”听到如此直白的语言美凝笑了,同时也迅速拉近了正在对话中的这两个女人之间的距离。正是因为张越亲切且富于生活化的特点,加上她形象的表达,能够唤起和保持住嘉宾最自然的状态,也使得嘉宾与自己有了心与心之间真诚的交流。

另外,张越在采访时,习惯借助身体语言来帮助表达,她最常用的一个手势就是手由内向外的拨转,这个手势效果很好,能让嘉宾感觉主持人是在“掏心窝”似的真切的跟自己说话,而且是有很多话急着要说出来的感觉。因此,嘉宾也会有强烈的表达自己的欲望。

3、凸显人文关怀的对话

调整风格后的张越在采访时有时还是会和嘉宾有所争论,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但是态度缓和了,锋芒少了,处处透出她对嘉宾的人文关怀之感。还以《我要我的幸福》这期节目为例,当美凝说到征婚条件里关于500万个人资产的要求,是为了能在爱情里保证自己。张越马上说出了自己的不同看法,她希望得到的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有自食其力的那种可靠的保证,“而不是说你没有生存能力,我赶紧嫁一有钱的男的就有保证了。没保证,那更没保证。”、“关键是有一条我是觉得,所有的这些条件加起来,都不保证一定是一份好的爱情。”张越还坦诚的劝说美凝“你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女人,你不需要这个,就其他所有的女人来讲,我也觉得这一条会耽误她们,耽误很多很好的男人和很好的女人,因为他可能没有500万,他连50万也没有,但他完全有可能是一个很好的丈夫,这是可能的。”

在这里张越所提出的与嘉宾的不同意见,可以说与她曾经想要刻意显示聪明、机智的“抖机灵”是完全不一样的,现在的这种争论是更根本、更尖锐,更从问题或事件本身出发的,可能是人生态度不同,可能是看待问题的方式方法不同,但彼此之间都是平等的,谁也不会比谁更优越或是出色。

作为谈话节目的主持人,应该明确谈话的嘉宾才是主角,主持人不能总想着突显自己,而是要真诚的与嘉宾沟通,让他能够袒露出最真实的自己,节目才能够成功。

4、人生体验的积极调动

女性在生活中多习惯感性思维,喜欢累积情感,因此对生活的感知力要比男性更强,她们对于生活的理解、对于人内心的动向总是更容易将节目主题引入一个新的高度。我们不难发现,电视谈话节目作为一种较深入地挖掘嘉宾人生体验与生命感悟的节目样式,女性主持人的选择并不同于娱乐节目寻求青春靓丽的年轻人,而应该是有着一定人生阅历并有其特有风韵的主持人。

张越在做主持人之前,从小想当作家的愿望,让她读了很多书;又因为当过老师,在语言表达方面也对现场的组织和驾驭能力有一定帮助。她的心路历程也很曲折,在青春期差不多10年的时间里张越都因为肥胖处在严重的自卑当中,直到大学快毕业时才逐渐对自己建立了信心。这段漫长而艰难的内心冲突的成长过程,使得她为未来做好了充分的情感准备和人格准备,也对作为一个谈话节目主持人所要求的心理承受力有了历练。

丰富的生活体验使得张越在面对芸芸众生时,能够调动出自己全部的人生经验,对平常人并不平常的生活经历和情感历程有深切的同情,在面对内心痛苦和彷徨的嘉宾时她能够感同身受,因为张越的经历让她知道受伤害的滋味,她能够真切的理解和自己有过相似的彷徨、挣扎和叛逆经历的人,也会更加注意不再去伤害那些脆弱的内心。

二、《半边天》——聚焦社会性别问题

2000年6月,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的关于“北京加五”的特别会议上,安南秘书长在一份报告中专门提到了中央电视台的一档栏目,并用了“极具影响力”几个字对其评价。这个被联合国秘书长称为“极具影响,力”的栏目就是《半边天》。《半边天》自从1995年元旦开始正式播出,用社会性别视角观察社会、分析人生并以女性为主要报道,[1]已经成为了中国弘扬男女平等的一面重要旗帜。

《半边天》栏目的主持人张越极富个性化的风格早已成为这个节目的标志。她深刻但不尖刻,动情但不煽情,她的访谈体现出一种强烈的交流感和人文关怀精神,她用自己深入的思考方式去发掘每张面孔背后的故事,让亿万观众对张越充满了信任,愿意在她娓娓的讲述中被感动。然而从《半边天》节目到张越自己,都经历了一个转变和成长过程的。

1、发掘平凡人的不平凡

张越在刚开始做主持人时,也曾经为了重视节目“好看”的效果,倾向于选择有出色表达能力和幽默感的知名嘉宾。然而随着张越自身定位的明确,栏目的不断改版,她的主持风格也逐渐在发掘平凡人的不平凡中愈发成熟。

《张越访谈》作为《半边天》的子栏目,开播的第一期节目嘉宾是深圳的打工妹胡晓梅,讲述了她在深圳闯荡的几年里,走出工厂,成为当地广播电台的节目主持人的故事。胡晓梅那期节目开拍的第一个镜头是深圳火车站。在拍摄过程中,张越看到了中国普通人内心深处的感言,那些话不是印在书报上,而是写在火车站厕所的灰门板上:“深圳我爱你,你给了我梦想;深圳我恨你,你夺去了我的灵魂!”“我没地方可去,今天晚上我去哪?”[2]胡晓梅所代表的是那些怀揣着梦想跑去深圳闯荡的更多的异乡人,在中国发生巨大变革的这些年里,他们才是这个时代所要关注的力量。

从这一次开始,张越不再关注明星大腕,也不再局限于演播室封闭的空间里,而是走出去,走到每一个被访嘉宾的身边,真正触摸到这些在矛盾和困惑中挣扎的小人物的人生和命运,以平等的姿态,发掘他们身上可贵的品质,做成一个真实的平民访谈节目。所以,《半边天》里经常出现的镜头是:张越坐在田间地头,安静地听着被访嘉宾说话。她采访的故事主角分布于社会生活的各个行业、各个阶层,性格经历都各不相同,一个打工妹,一个外乡民工,一个乞丐……这些平凡人的故事,其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每个观众自己某个侧面的故事,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在嘉宾的谈话中找到某种契合,引发共鸣。

2、从节目定位到自身定位的调整

2000年底,《张越访谈》开始作为张越主持的一个新名称的节目在《半边天》亮相。但是到2003年之前,这个节目包括作为主持人的张越也都还是在一直寻找和尝试着最适合的状态与形式。甚至期间的有一段时间,张越竟然主动把节目停掉,静下心来沉淀,以批判的眼光反思自己,为未来找准自身及节目的定位。

改版后的《半边天》,收视对象不仅锁定在女性,也开始注重男性,着力提供一个男人与女人相互沟通,相互了解的平台。因此《半边天》也不只是一个“女性节目”,更是一个“性别节目”。

节目以纪录片和主持人访谈的两种形式相交替,让观众们认识了各式各样经历的普通人。改版后张越的风格也有了进一步的调整,我们看到了一个更加与人为善,更加真诚的与人交流的张越,姿态平和稳重,言谈朴素平和,充满了人性关爱。她让自己完全融入对方嘉宾的生活中,经历和嘉宾一样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态度真切诚恳,而不再把嘉宾看作是为了凸显主持人的陪衬。

早期的张越在主持节目时喜欢很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出口成章、滔滔不绝、张扬个性、锋芒毕露,节目邀请的名人嘉宾从方宏进、白岩松到冯小刚、唐师曾……都领教过她咄咄逼人的口才和气势。

一次在与新华社战地摄影记者唐师曾的对话时,这位曾经勇敢的面对枪林弹雨的战地记者,在面对镜头时却异常紧张,一直不停地擦汗,话也说不完整。看到这一切的张越突然不忍心再像以往那样用尖刻、犀利的语言风格了,而是逐渐变化了一种较平和的方式与嘉宾交谈。这次节目之后,张越在语言和状态上都开始做了一些改变,性格中的“攻击性”少了,在采访过程中,她安静、平等,却也不失敏锐的对话,最大限度的调动嘉宾说出自己最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最真实的心路历程。张越自己后来也说到:“我觉得重要的不是在电视节目里表现我的那种语言能力,可能更重要的是嘉宾的个性、嘉宾的思考方式和嘉宾的魅力。”

张越曾经做客过《艺术人生》、《女人百分百》等栏目,多次总结过她和她的《半边天》,也讲述过自己主持风格的转变。在她看来,人文关怀、责任感和丰富的生活体验都是谈话节目主持人所必备的素养。张越具备作为一个优秀的女性主持人的条件,在节目中,她是一个优秀的倾听者,倾听普通人的生活,倾听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感动人心的故事,充满人文关怀,也体现出亲和、坦率而又直切要害的深刻。

坦诚亲和的访谈风格让张越身上有一种都市女性特有的知性与感性相融合的气质:既睿智、幽默又随和、洒脱,从不矫揉造作。镜头前的张越以她的自信、从容打造出一种不拘于世俗的美丽,并用她独特的女性视角来关注身边及社会上所发生的一切,倾听女性真实的声音,展现女性风采,探讨普通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并用充满温情和亲切平实的女性光彩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个平常人的真实人生。张越自己也说:“这个栏目的定位是通过个人化的心理历程和生活历程,表达在这个时代中某一类人的共同的处境、生存状况、心理形成,总之,透过个人看生活。”

 

 

 

参 考 文 献

1. 白解红. 性别语言文化与语用研究. 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00.

2. 骆晓戈. 女性学. 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4.

3.胡衬春. 电视新闻采访中的女性视角与优势. 传媒观察,2006(1).

4.寿沅君. “半边天”长大了——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栏目成长三部曲. 妇女研究论丛,2002(2).

5.张英,黄淑贞. 张越:咄咄逼人到学会倾听. 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5172014.html

6.李丰、宋丽萍. 主持人场景应对技巧.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1]寿沅君. “半边天”长大了——中央电视台《半边天》栏目成长三部曲.妇女研究论丛,2002(2).

[2]张英,黄淑贞. 张越:咄咄逼人到学会倾听. http://media.people.com.cn/GB/40606/51720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