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7月2日,由中国传媒大学、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英国西敏寺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联合主办,中国传媒大学广播电视研究中心承办的“数字时代的媒介政策、商业与实践”2012国际联合暑期班正式开班。为期两周的暑期班将关注数字时代的媒介发展、媒介与社会互动等诸多议题。
在第一周的课程中,来自英国、加拿大和香港的多位国际知名学者为学员们带来了有关媒介与社会研究的精彩讲座。
新媒体、传统媒体与传播理论的发展
7月2日上午,香港浸会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国际著名传播学者科林·斯巴克斯(Colin Sparks,上图左)分别以媒介研究的范式变化和互联网与报刊媒介的未来为题,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了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网络媒体对于传统报业的冲击、影响与整合,并着重探讨了当前媒介研究范式转型的需要和可能。
下午,英国西敏寺大学媒介、艺术与设计学院高级讲师查尔斯·布朗(Charles Brown,上图右),结合其在新闻与社交媒体业界丰富的从业经历与深刻洞察,探讨了英国媒体的结构与业务变化、新闻集团窃听丑闻所带来的道德危机与未来报业的重新整合趋势以及传统新闻媒介机构对社交媒体的融合过程。3日上午的讲座中,他通对比了网络与电视媒体业务的差异与共通之处,以及未来整合的趋势。以伦敦骚乱与“占领华尔街运动”为例,他批判地审视了社交媒体与当前社会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传播理论与多样化的北美研究传统
7月3-5日,来自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传播学院和美国康考迪亚大学的多名学者就媒介与权力、性别等议题为学员们呈现了多样化的传播研究路径。
西蒙弗雷泽大学艾伦·巴卡教授(Ellen Balka,左上)的讲座聚焦于女性主义研究历史,深入探讨了传播工具与技术的演进对于女性工作与生活的影响,并同时论证了性别与传播研究对于整个传播学和媒介研究领域的特殊贡献。美国康凯迪亚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加拿大学者莱斯利·史德(Leslie Shade,左下)以网络时代的隐私权和身份政治为焦点。她认为,对于青少年群体、角色认同及网络社会化过程而言,人们的隐私权将面临更多的挑战。西蒙弗雷泽大学副教授凯瑟琳·蕾莉(Katherine Reilly,上中)则以“数字时代广告产业的转型”为主题,以丰富多彩的案例展示了广告产业在商业模式、数字化挑战的应对策略、全球广告巨头的形成、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转型以及全球广告市场的运作模式等方面,适应新媒体与全球经济重组的实际举措。西蒙弗雷泽大学传播学院副教授佐伊·德鲁伊克(Zoe Druick,右上)的讲座关注在线纪录片文化。通过回顾过去几十年中激进主义者、新自由主义者采用现实题材视频塑造的全球“纪录片文化”,她向学员们展示了丰富多变的纪录片数据库,及其背后所蕴含的政治理念的转变,以及在学术领域所形成的方法论意义。西蒙弗雷泽大学传播学院教授凯瑟琳·默里(Catherine Murray,右下)的讲座就“创意劳工”(creative labor)做了精彩的理论解构,并就温哥华的创意产业集群做了结构性分析。
7月5日,西蒙弗雷泽大学传播学院院长、阿利森·比尔(Alison Beale,上图左)教授为暑期班做了有关“创意城市”的精彩演讲。通过列举诸多世界知名大城市的城市规划政策案例,她分析了“创意城市”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随后,她又以“创意城市之后”为题,探讨了在创意城市的潮流之后,构建合理的城市规划的策略。
5日下午,我校“长江学者”讲座教授、全球传播政治经济学加拿大国家特聘教授、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传播学院副院长(上图右),为暑期班做了有关“中美国”和“全球视野中的中国媒介”的两场讲座。从一个跨文化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野,她洞察了后危机时代传播与全球权力的转移趋势。
本届国际联合暑期班由我校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广播电视研究中心联合英国西敏寺大学媒介与传播研究中心、香港中文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和加拿大西蒙弗雷泽大学传播学院共同举办,由我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传媒高等教育国际联盟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