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齐发力 NFC迎来爆发式增长

 

自从2005年诺基亚发布第一款具备NFC功能的手机后,NFC以其良好特性和广泛应用前景就一直被整个通信行业所关注,尽管众多硬件厂商在过去几年都做了很多尝试性的探索,但NFC却始终没有真正走进普通用户。

在以往,NFC未能规模化发展主要受制于产业链不能协同——终端厂商苦于没有业务应用而不愿投入成本发展硬件终端;内容及服务商又因为市场缺少终端和应用基础而难以开展业务;平台型厂商又将主要精力放在平台拓展上而无暇顾及。

然而,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歌猛进,移动电子商务、社交等领域也取得长足的发展,用户需要更好的信息交互以进一步改善用户体验,应用服务商也需要新的手段来打通不同业务间的隔阂,于是人与终端、终端与设备之间的最佳通信载体之一——NFC逐渐走向前台,被越来越多的厂商所关注。

终端方面

NOKIA、黑莓等厂商早在2011年就宣布在以后的新款智能手机中均会部署NFC。三星、LG、HTC、MOTO等国际厂商也在新款的智能手机中配备NFC。国内的厂家,如华为、宇龙酷派在年内亦有推出NFC手机的计划。国内另外一家新锐NFC厂商——安派易迅也在近期正式发售NFC终端,与国际大厂不同的是,安派易迅除了基于安卓系统的智能NFC手机外,还首创地面向中低端用户推出非智能NFC手机,并专门针对苹果手机推出具备完全NFC功能的卡套,使苹果用户也能体验到NFC的便利。

终端厂商的大力支持将使NFC的普及速度大大加快,为业务应用提供必要的硬件基础和用户使用习惯。

业务方面

尽管NFC在大多数用户印象中的主要应用场景在于手机支付,但事实上,作为信息交互的良好载体,NFC还能应用于各类的非支付场景。

诺基亚联合ROVIO推出愤怒的小鸟NFC版,用户可以通过两台NFC设备的触碰打开未知关卡。三星、SONY等厂商也推出与终端相配套的NFC标签,可为用户提供包括情景控制、数据传递、快速打开等多项功能。另外,通过NFC实现的户外广告、签到、优惠券等业务亦屡见不鲜。日本的家电厂商更是在洗衣机、冰箱等设备上部署NFC,允许用户通过手机在远程对家电进行控制。

移动互联网公司也开始在NFC业务方面有所动作,支付宝、腾讯、去哪儿、快拍等公司均已分别推出NFC版的客户端,支持用户通过支持NFC的终端享受便利快捷的服务。

运营商及银联

在以往,移动支付在国内未能正式启动的主要原因应用大环境的不成熟以及国家标准的不确定,而6月21日中国移动与中银联共同签署移动支付的合作协议则清晰的表明通信业与金融业移动已就支付标准达成了共识,基于NFC的移动支付将成为行业标准。与此同时,中国联通于6月成立支付公司,明确表示将在下半年推近场支付业务。中国电信的闪付业务也基于近场通信,已联合了多家银行开始应用试点。招商银行更是领先的将传统磁条信用卡废除,只提供非接触的智能芯片卡,为近场支付提供提供用户条件。

这所有的迹象向国内NFC领域的产业方释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 NFC破冰之路已经打开,2012注定会成为NFC在国内爆发的元年。

平台厂商

相比其他厂商,Google是对NFC的热情显得要高涨很多,早在09年就加入NFC论坛,力图增强产业链上的话语权,并在去年推出基于NFC的手机钱包业务。微软在WP7.5之后就已将NFC作为系统的标准配置之一,其合作伙伴也在搭载WP操作系统的手机或平板电脑中广泛部署NFC。尽管没在最新款的iPhone手机并不支持,但苹果却在上个月收购了一家专业研究NFC的公司,并从去年起就申请了一系列的NFC专利,进入NFC领域对于苹果来说只是早晚的事。

大平台类公司对产业的推动有极强的号召力,三大平台型厂商的介入,将有助于NFC应用的进一步成熟,也为催生新的业务模式提供机遇。

可以看到,业务基础和产业环境已具备,相信随着产业链上下游的努力,NFC必将进入一个爆发式增长阶段。

附:

NFC(Near Field Communication),是一种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标准,它在单一芯片上集成了非接触式读卡器、非接触式智能卡和点对点的功能,运行在13.56MHz的频率范围内,能在大约10cm范围内建立设备之间的连接。作为一种虚拟连接器,它可以满足任何两个无线设备间的数据交换。有三种工作模式:(1)主动模式下,NFC终端作为一个读卡器,主动去识别和读/写别的NFC设备;(2)被动模式下,NFC终端可以模拟成一个卡被读/写,只在其他设备发出的射频场中被动响应;(3)双向模式下,两支NFC终端之间建立点对点的通信。

NFC的应用可分为五类:

(1)接触通过,如门禁管理、车票和门票等,用户将储存着票证或门控密码的设备靠近读卡器即可,也可用于物流管理。

(2)接触支付,如非接触式移动支付,用户将设备靠近嵌有NFC模块的POS机可进行支付,并确认交易。

(3)接触连接,如把两个NFC设备相连接(如手机和平板电脑),进行点对点数据传输,例如音乐、图片互传和交换通讯录等。

(4)接触浏览,用户可将NFC手机接靠近街头有NFC功能的智能公用电话或海报,来浏览交通、广告信息等。

(5)下载接触,用户可通过无线网络接收或下载信息,用于支付或门禁等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