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舞台上的“好声音”

  

朗诵舞台上的“好声音”

赵俐

(中国传媒大学 播音主持艺术学院)

 

【摘要】朗诵,一般是在公众的视野里,敞开心扉,亮出声音,.歌颂时代的主旋律,传播人性的“真”“善”“美”,同时也展示艺术语言之美的创造性活动。朗诵舞台上的“好声音”,应该是有时代意义的声音,以内容定下声音的品质格调;好声音应该是动听感人的声音,声音条件好,更要真情表达;好声音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样式多层级的声音;好声音应该是控纵有致的声音,需要技术无痕,创作有度。

【关键词】 朗诵   好声音

 

“Good Voice” On the Stage of Oral Interpretation

 

Zhao, Li

(The Broadcasting and Hosting Art Department,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Abstract: The oral interpretation is a creative activity that it is generally in the public view, to open your heart and show your voice, to extol the main theme of the times, to spread the “true” ,“goodness”,“beauty”of humanity and also to show the beauty of the artistic language. “Good voice” on the stage of oral interpretation should be the voice of times and sets the quality and style of voice. Good voice ought to be beautiful moving voice. It not only needs good voice condition but also needs to express true feelings. The pattern of manifestation of good voice should be the voice that has multi-style and multi-level. Good voice ought to be the voice that can be controlled and relaxed. It needs traceless technology and abstinent creation.

Key words:  theOral Interpretation, Good Voice

 

 

       朗诵,一般是在公众的视野里,敞开心扉,亮出声音,歌颂时代的主旋律,传播人性的“真”“善”“美”,同时也展示艺术语言之美的创造性活动。

       朗诵的主要载体是人的有声语言,因此,对于朗诵声音的追求和评价,人们非常重视。我认为,好的声音,首先在承载内容上,需要展现时代的精神和文化的内涵,从而为声音的品质定下基本格调。好的声音,需要好的先天条件,更需要创作时候的真心投入。好的声音的表现形式,应该是多样式多层级的,避免审美的单一。好的声音需要扎实的基本功,但是技巧在舞台创作的时候应该了无痕迹,举重若轻。

一、具有时代意义的声音——内容定音

       朗诵舞台的声音,是面向公众所发出的声音,这些声音在向人们展示语言艺术,同时也在社会上传播文化,引领精神。声音是一种载体,它所承载的内容是整个朗诵作品格调品质的定音器。

       朗诵舞台上的好作品,是可以通过打动人心而进一步净化心灵的,是可以通过展现生活片段而启迪人们思考应该如何生活的。那些符合时代的主旋律,揭示生活的真谛,展示生活中真实的、向善的和美好的人与事,应该是选材的主要方向。而那些血腥的、惨烈的、仇恨的东西,不宜在舞台上过分放大。当然,有一些历史需要我们记住的,这类作品也要注意其含蓄性和反思性。

       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主旋律。朗诵作品也涉及到不同的内容。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动荡年代,人们主要歌唱革命精神、爱国情怀、正义之争。在热火朝天的建设初期,人们要歌颂艰苦创业、万众一心、同甘共苦。在建设发展时期,人们盼望富裕和谐的生活,人们歌颂改革开放、科学发展、敬业爱岗,还有幸福生活。

       在当代的朗诵舞台上传递出丰富的不同时代的声音。它不仅有历史上各个时代的主旋律之声,如古典文学作品的演绎、战争当前的抉择、革命建设的成就,还补充进了很多现实各领域中体现真善美的故事——大学生的生活和思想、年轻人的打拼与蜗居、志愿者的热情付出、父母官的廉洁自律、爱情的脱俗坚守、生活磨难下的自尊自强、亲情的温馨回顾、环境的爱惜保护等等。人们欣赏这些时代的声音!

       好的选题要成为优秀的朗诵作品,结构上需要有合理的设计,比如起承转合的节奏,便于受众理解的表述,还要为朗诵者的有声语言创作提供发挥的空间,同时还需要关照现实的交际环境。

       毕竟,适合舞台朗诵的作品,和一般的文学作品既相同又不同。文学作品是作家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采用自己的表达方式,用文字语言写出来供读者阅读的。朗诵作品是朗诵者根据自己对文字作品的理解与感受,采用一定的方式用有声语言朗诵出来供听众聆听的。

       一度创作和二度创作之分此处不再赘述。就“供人看”和“供人听”这一点区别,我们在选择朗诵作品的时候,就要注意不是所有优秀的文学作品都适合上舞台朗诵,我们需要选择那种在舞台上没有文字工具,主要靠声音就能够明确信息、传递脉络、塑造形象和表述思想的文字,让听众听明白,想清楚,动感情的作品。所以,有的作品,接受手段由“看”变成“听”的时候,需要考虑如何降低听众理解的难度,避免过于直白或者过于深奥,同时增加有声语言创作的空间,为声音的变化提供内容的支撑。

二、动听感人的声音——声音条件好,更要真情表达

       说到好声音,不少人,尤其是年轻的学生,大多对基本音色非常敏感。其实,基本音色动听悦耳固然好,但是,更重要的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进行个性化创作的声音。通俗地讲,声音“生得好”,更要“用得好”。

       先说天生的好声音,审美应该是多元的。艺术语言创作,受众对声音本质的听觉美感和个性特点怀有一定期待。不少人认为上舞台朗诵,最好是那种宽音大嗓,那种浑厚深沉的声音,其实也不尽然。因为,不同的题材,不同的内容,不同风格色彩的作品,需要不同的音色特点。尤其是同一个节目中,要考虑声音的相互区别和相互映衬。好声音,不是某一种僵化的模式,否则声音的同质化也会带来表达效果的单一。音色较宽的,偏窄的,明亮的,温和的,高亢的,低沉的,都有用武之地。要正视自己的声音条件,找到适合的稿件。

       有的人,声音条件不错,音色动听,这部分人有时却“为声音所累”。认为自己的声音好,就“坚守着”自认为好的声区,不愿动弹。生怕音高、音量、音色变化了,就不是自己最好的声音了。这只是自我欣赏的静态的好声音,不是朗诵表达中有运动能力的好声音。有的人,因为自己的声音和自己期盼的不一样,自我评价比较低,这样的人也容易“为声音所累”。自认为音色不美,就没有信心去坦然创作与表达。其实,用心创作,一旦有了情感的激发,一些静态下看来不是很美的音色,就像被插上了翅膀,鲜活生动起来,气息吐字仿佛有了生命感、自主创作感,声音也就会变得美起来。

       无论什么样的作品,年轻的大学生用自己的视角,去解读,去感悟,说出自己的心声,很真切,声音就会很美!我们看到一些诗社的诗词诵读,他们静静地,从内心里寻找古典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不花哨,不夸张,那么尊重作品的内涵,顺从作品的形式,挖掘自己的内心感受,声音真美!

       可能,古典的“吟诵”方式能够帮助我们让内心静下来,真正参与到作品中去。吟诵,是个人情感的表达,不是大众面前的表演;它为自我的内心而诵读,进而引起受众内心共鸣,而非为受众的耳朵去诵读。好的吟诵一定是吟诵自己喜欢的诗文作品,没有愿望去读的诗文是不去主动选择去吟诵的。吟诵,非常忠实于自己的内心。

       而我们在朗诵表演的时候,如果心里首先追求的不是作品内涵,而是声音的好与坏,这种单纯的形式追求,必定带来声音的空洞或刻板。也就是说,朗诵的时候,当你只想到声音,声音就反倒不好了。因为,朗诵的声音,听众不仅靠听觉来接收,更是靠心灵接受的!所以,震撼人耳的声音不算真正的好声音,那种感动人心、摄人心魄、动人心弦的声音才是好声音。

       当我们朗诵经典文学作品的时候,朗诵者需要先理解作品的内涵精髓才能够出声表达,这个过程就是对传统文化的吸收和学习。在用声音表达作品的时候,还要加入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把握当下的朗诵环境和受众期待,这个二度创作的时空背景,已经明显不同于文学作品的创作背景,因此把握好新的时空点,一定会有创新的可能,一定会有个性化声音的表现。如果我们选择现代的生活、身边的故事自创朗诵作品,那么从写作到朗诵都有创新的空间。所有的经典都曾是过去的“当下”,今天,我们创作出的虽然不是经典,但是经过历史的打磨,也有可能成为日后经典的胚芽。所有基于文学作品,发自内心深处,回荡于新的交际环境中的声音,那一定可能成为好声音。

三、多样式多层级的声音——内心显示,层次丰富

       丰富、深刻的内心最终还要依托声音这个载体表达出来,可以说声音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内心的显示屏。

       朗诵舞台上,丰富激荡的内心体现在声音形式上也应该是丰富多样的。大家熟悉的比较典型的朗诵声音的美有庄重大气之美和高亢撼人之美,而从当今的朗诵声音中,我们又感受到了平和舒展之美、灵动真切之美和诙谐俏皮之美等等。

       这些不同形式的美可能会出现在不同的作品中,也可能同时出现在同一部作品里。它们相互映衬,相互交融。

       美的形式原本就是多种多样的。慷慨激昂的时候,我们的声音高亢有力;娓娓道来的时候,我们的声音柔和优美;心动对话的时候,我们的声音灵动精巧;悲痛压抑的时候,我们的声音外柔内刚。

       同样都是悲痛,我们可以哭着说,也可以哽咽着说,还可以压抑着悲伤尽可能平静地说,那是同一色彩下的不同层级的表现。艺术创作,可以大悲大泣、大喜大悦,也可以“大悲不泣,大喜不悦”[①],那是理性、坚强的声音,更加有艺术创作的含蓄张力。 “艺术创作,可以大喜不悦,但是却可以喜极而泣”[②]

       所有的声音表现,都必须“合情合理”,就是要合乎稿件所设定的情境和表达现场环境的情与理。不是为了声音的变化而变化,不能为了标新立异而漠视声音表达的理据。

       张颂先生将话语样式分为宣读式、讲解式、谈话式和朗诵式。[③]其实,这几种样式可以用于新闻播音中,也可以出现在朗诵舞台上——宣布式的朗诵、讲述式的朗诵、对话式的朗诵和典型的传统式朗诵。当然,同一种样式,在新闻和朗诵中的表现又有层级区分。比如,新闻中的讲述式和朗诵中的讲述式有层级的不同,前者更加接近日常口语,后者则更富艺术美感。如果朗诵舞台上全是典型的传统朗诵,未免有些单调,我们需要各种样式的丰富呈现;但是,当讲述式的朗诵处理成直白干瘪,寡淡无味的说话时,那也因为缺少了朗诵的韵味而不能算作朗诵的好声音了。

       朗诵舞台上的好声音,是富有艺术美感的有声语言,它应该是呈现多种话语样式,富有细腻层级,又合情合理的声音。

四、控纵有致的声音——技术无痕,创作有度

       好声音,既需要台下不忘基本功的苦练,又需要台上忘却基本功的创作。

       基本功,是平日里练习、积累而达成的一种能保证一定发声效果的发声能力。就像“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道理一样,我们投入到朗诵创作的时候,往往因为基本功的不尽如人意而留下创作遗憾。

       当我们情绪饱满却声音失控的时候,当我们一想表情就陷入到“朗诵腔”难以摆脱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感情可以控制,不要极端化,气息需要灵活运用,和声音细腻配合。当我们出现高强音的时候总是声嘶力竭,表达有些平面化的时候,我们需要考虑共鸣的灵活调节,保持音色的对比层次。我们在处理低弱声音的时候,一追求柔和的音色,往往吐字也随之松散,这个时候,吐字功力就会凸显它的重要性。如果能够善用吐字表情,能够运用多层次的吐字效果营造精细的节奏,那么,好声音才更加容易出现。

       能力的储备在台下的点点滴滴之中,功夫到了,熟练自如了,台上才可以了无痕迹地投入创作。真正进入朗诵表达的时候,需要的是举重若轻的控制,所有的技术都“涅磐于”[④]表达之中。如果,舞台上还留意于基本功的展演,那么,要么是创作道路的问题,要么就是基本功尚不娴熟,未达到“自动化”的程度,导致表达不够自如。舞台上,朗诵的声音能够随着感情表达的需要,呼之欲出,控纵有致,那才是真正的好声音。



[①] 铁城语,2012年11月1日本人访谈铁城记录。

[②] 同上。

[③] 参看张颂《播音主持艺术论》217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④] 濮存昕在“传承 创新 发展 ——诵读活动与中国传统文化”高端论坛上的发言,2012年12月5日。

 

参考文献:

1.张颂《朗读美学(修订版)》,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0

2.张颂《播音主持艺术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