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5日,北京师范大学传播效果实验室主任张洪忠副教授应邀为我校硕士研究生作了题为《媒介的信任、公信力与社会资本》的讲座。
张洪忠副教授首先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对“信任”这一基本概念作出了剖析。他认为,当代社会信任包括人际信任与系统信任两部分,如果系统信任出了问题,人际信任也会不可靠。传媒公信力即是社会系统信任的重要方面。
他介绍了传媒公信力测量的三种方法:绝对公信力(竞争性指标)、相对公信力(印象性指标)以及量表测量(多维度指标)。张洪忠副教授对传媒公信力进行了长期调查。在2012年5月-7月的一次研究中,他对北京、上海、深圳等12个城市的7307个样本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1)就渠道而言,传统的电视、报纸的公信力仍然具有优势,但纵向来看下降势头明显,而新媒体呈现出上升趋势;(2)就属性而言,党报和政府网站的绝对公信力仍然具有优势,但相对公信力指标有下降趋势,与之相应,市场化强势媒体的公信力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各地报纸中,覆盖率排名与相对公信力有明显的相关性);(3)单单观察电视领域,中央电视台的相对公信力仍具有优势,但受到挑战,尤其是在部分南方城市。
张洪忠副教授将这个调查结果放置在宏观的社会趋势中进行了分析。他指出,媒介公信力正不可避免地进入下降趋势之中,主要原因在于公众媒介素养的提升、新媒介渠道的多样化、通讯工具的发展等。他还指出传媒公信力背后的判断维度也在发生变化,政治维度权重下降,而市场维度和专业主义维度有所上升。
最后,张洪忠副教授通过对普特兰、科尔曼、福山等社会学家理论的解析,对传媒公信力引发的有关社会资本和信任的理论关系做出了探索。他把信任、网络和规则作为社会资本的三个构成要素,由此引发了对于互联网信任关系的深度思考,也为同学们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