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1月19日,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袁艳副教授应邀为我校硕士研究生作了题为《仪式中心的“外来者”:春晚中的农民工研究》的讲座。
袁艳副教授所分享的这项研究,是她在英国西敏寺大学所从事的博士研究的一部分。她通过“媒介仪式”(media ritual)的概念和相关理论,对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中有关“农民工”的表演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这一文化角色是如何在电视仪式中产生意义的。
她首先介绍了有关媒介仪式的相关理论。仪式研究多溯源至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他提供了一个功能主义的视角。后来,人类学家对之进行了多重探索。而传播与媒介研究者也将这个概念延伸至自己的研究领域,例如詹姆斯·凯利(James Carey)将传播研究分成两个方向,一个是传输观,另一个即是仪式观;而戴扬和卡茨(Daniel Dayan & Elihu Katz)则通过《媒介事件》一书展现了媒介仪式在效果分析中的作用;在英国,尼克·考德瑞(Nick Couldry)则进行了更加文化研究色彩的探索。
袁艳副教授采用了贝尔的仪式分析,通过分类(categorisation)、具身(embodiment)、社会运动(movement)三个层面分析作为仪式的春晚,发现了“农民工”这一角色在其中担当着重要的“外来者”,通过它完成了社会等级化分类,并通过表演将之纳入社会空间,最终形成了社会身份的包容、颠倒和转换。
她指出,自从1990年春晚小品中第一次出现农村进城人口的形象以来,春晚对于农民工形成了三个脚本:身份反转、身份提升,以及“真人牌”。如果说前两个脚本前后延续,体现了社会秩序对农民工从“威胁”到“容纳”的转化,那么第三个脚本则是在新媒体挑战之下,电视(尤其是中央电视台)为了维护自身地位的一次努力。袁艳援用了考德瑞的“媒介世界”与“非媒介世界”的理论,指出电视展示了自身舞台的合法化和理想化。而两种叙事叠加,共同形成了“提升”的效果。这可以引发对于理论的进一步探索。
最后,袁艳副教授对同学们开展相关研究提出了建议,包括可以分析更多社会群体、对舞台之后和舞台之下的仪式实践进行调查,以及对更多媒介仪式如体育比赛、灾难报道等开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