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放:
腾讯入股京东的交易于3月10日敲定。腾讯控股早间在港交所发布公告称,同意约2.15亿美元收购京东3.5亿多股普通股股份,占上市前在外流通京东普通股的15%,同时,腾讯有权利在京东上市时继续认购5%的股份。
易观分析:
腾讯:以合作的方式加速电商业务的崛起
易观分析认为,随着微信的崛起,腾讯已经在移动互联网拿到了最重要的船票,并且承载了最大、最落地的想象力。然而,就目前腾讯的收入结构来讲,游戏依然是最主要的营收贡献;相应地,电商业务作为价值链最复杂的业务板块(供应链体系,物流体系),无论是早期的自主经营的拍拍C2C业务,还是B2C阶段改变打法的投资参股(易迅,好乐买等),由于缺乏电商基因以及在没有先发优势的情况下,哪怕拥有庞大的流量资源,也并没有取得较为理想的市场份额以及业务占比。

根据易观数据显示,截止2013年,在B2C领域,除了天猫以外,京东以18.16%的份额牢牢占据着第二名的位置。在行业格局基本确定、投入产出比不确定的情况下,与其高举高打,入股行业领头羊将彻底的改变腾讯在电商市场的弱势。具体来看,通过入股京东,腾讯前端提供流量支撑,支付上以财付通加持,包括移动端快速发展的微信支付以及微信平台,大幅提升单位用户的流量使用效率,而京东在后端利用自身庞大的供应链资源,输出产品与服务,达到双赢的结果。同时,伴随着腾讯入股京东,腾讯电子商务生态体系的搭建变得更加完备和齐整。无论是互联网还是移动互联网,腾讯都具备较为丰沛的流量供给体系,在这一强大保证的基础上,腾讯围绕财付通的支付体系搭建、微信购物平台系统的逐渐形成、腾讯入股大众点评,使得腾讯的电子商务生态体系在支付、服务电商等环节实现布局。而此次与京东合作意向的达成,补足了腾讯实物电商这一链条,使得腾讯的电子商务生态体系更加丰富和健全,迅速增强腾讯在电子商务领域的竞争力。
同时,腾讯与大众点评、京东的战略合作也是行业内看到了腾讯开放战略的进一步延伸:通过合作的模式将双方资源互通有无,实现双赢局面。
京东:用户获取成本下降是其一,移动、支付以及O2O是重点

易观分析认为,虽然京东在自主B2C已经占据了行业领头羊的位置,然而从中长期看仍然面临着几大挑战。首先,支付体系以及消费金融产品的开发都进展缓慢。京东在全资收购了网银在线之后,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依然未推出自身的支付体系,而且哪怕推出,培养用户习惯、技术上的研发升级改善等都将面临较高的资本开销。另外,从京东上市申请F-1中可以看出,京东在运营效率上已经达到非常高的水平,未来通过继续规模化分摊成本的空间相对有限;而在营销投入上,由于电商持续性的竞争,在很长一段时间,营销费用仍将会在财务中占比较大,拉低整体毛利率。最后,移动端的竞争,包括O2O等创新业务、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移动端流量的变化、消费习惯的变化等都存在巨大变量,而京东除了自主APP的持续性优化以外,并未有较大的突破。而通过与腾讯的合作,除了在用户获取层面的大幅降低成本外,基于微信平台以及微信支付,对移动端以及O2O等业务的创新都有了更强的底层支持与想象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