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文化传播中龙的形象的符号学分析
——以《经济学人》周刊漫画插图为例
刘园园
(中国传媒大学传播研究院2010级硕士研究生)
【摘要】本文利用经济学人网站对《经济学人》周刊印刷版的存档,搜集了2010和2011两年该周刊漫画插图中刊登的龙的符号。在此基础上,该文运用符号学基本理论探究了跨文化传播中龙的符号特征,及《经济学人》周刊对龙的符号的变形,并将龙的符号与熊猫等符号进行了对比,并发现龙的符号与其他符号出现的语境和传达的意义有明显差异。研究发现,《经济学人》周刊对龙的形象的塑造带有明显的西方视角。
【关键字】龙的形象 符号学 《经济学人》 跨文化传播
The symbol of Dragon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A Semiotic Study on Dragon In The Caricatures of The Economist
LIU Yuanyuan
(MA student, Communication University of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use of the archives of print edition of The Economist on its website,and find out all the caricatures that contains the symbol of dragon in The Economist published in 2010 and 2011.Then semiotic theories a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semiotic characters of the symbol of dragon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image of dragon by The Economist. In addition, we make a comparison of the symbols of dragon, panda, five-star flag etc, and find that they are appeared in obviously different contexts and convey different meanings in The Economist. Research finds that the image of dragon in The Economist are created in western perspectives.
KEYWORDS: Dragon Semiology Economist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引言
《经济学人》周刊对国际舆论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这份周刊向读者报道一周中经济或政治重大事件,并提供独立的分析和观点,以权威的报道和评论享誉全球。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经济学人》周刊对中国的报道力度有增无减。但是,从跨文化的角度来看,《经济学人》周刊在报道东方文化时,传达出一种明显的西方视角。这一视角不仅体现在其文字报道中,也体现在其插图中。
《经济学人》善于运用寓意丰富的漫画插图来增强报道效果。在对中国的报道中,龙、熊猫、五星红旗、长城等图像符号常常出现在该杂志的漫画插图中。之所以把龙作为研究对象,有以下两个考虑:第一,与其他符号相比,龙这一符号在中华民族有着更为悠久的历史,并形成了内涵丰富的龙文化,研究龙的符号在跨文化传播中的特点会更具代表性。第二,龙这一符号在《经济学人》周刊插图中出现的频率比较高。例如,在2010年出版的《经济学人》周刊中,龙的符号(与中国不相关的龙的符号除外)在漫画插图中出现了18次。
经济学人在线(http://www.economist.com)中保留了1997年6月至今《经济学人》杂志印刷版本的电子资料。借助这一平台,本文收集了2010年和2011年两年中共103期《经济学人》杂志(印刷版),并搜集了其中与中国相关报道的漫画插图中出现的龙的符号。在此基础上,作者试图运用符号学基本原理对这些龙的符号的特征进行分析。
一、跨文化传播中的龙的符号与中国
象征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建立在社会约定的基础上。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符号。我们的祖先曾以龙为图腾。“据《竹书纪年》记载,伏羲氏的十一个部族皆以龙为图腾……‘龙’这一符号是以蛇为图腾的远古华夏氏族、部落,在不断战胜、融合其他氏族部落,即蛇图腾不断合并其他图腾逐渐演变而为‘龙’的。”[1]中国逐渐形成了历史悠久、内涵丰富的龙文化。我们中国人常自称为“龙的传人”,在跨文化传播中,“龙”也经常作为中华民族的象征而出现。这说明,经过长期的社会约定,龙与中国之间已建立起能指与所指关系。《经济学人》杂志选择“龙”这一符号来象征中国,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其能指与所指之间有直接的象征关系,这一象征关系得到了受众的广泛认可,因此受众容易理解符号所传达意义。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的“龙”与英语中的“dragon”,并不是同一种事物。中国的“龙”与西方的“dragon”本来是不同文化的产物。北京大学的关世杰教授对比了中国的“龙”和英语中的“dragon”在所指上的差异(见表1)。对比显示,中华文化中的“龙”与西方文化中的“dragon”无论是外形还是功能上,都有明显的不同。从其象征意义来看,在中华文化中,龙是一种利万物的祥兽,龙的出现是嘉瑞的先兆。同时,龙在中华文化中又具有另一种意义:龙是皇权的象征。“dragon”在英语文化中具有明显的贬义。它可以解释为毒龙、恶龙,也可以解释为悍妇、凶恶的人。古希腊文化是欧美文化的源头,在希腊文化中,drakõn是恶魔。受希腊文化影响,dragon 在法国、德国、俄罗斯等国都包含类似英语中的负面含义。[2] 2006年以来,国内许多学者探讨了中国的“龙”译作“dragon”是否合适的问题。在跨文化传播中,“龙”与“dragon”的混淆不仅体现在文字语言上,也体现在图像符号中。
表1:当前龙和dragon的所指对比[3]
| 《辞海》中的龙 | 《牛津现代英汉双解词典》的“dragon” |
字面意义 | 长相:有鳞、角、须、爪。 | 长相:通常长有翅膀和脚爪。 |
功能:能兴云作雨的神异动物 | 功能:能从口中吐火的爬行类怪兽。 |
引申意义 | (1) 封建时代用龙作为皇帝的象征。 (2) 高大的马。 (3) 旧时堪舆家以山形为龙。 (4) 星名。 (5) 通“宠”。 (6) 姓。 | (1) a fierce person, esp. a woman( 严厉的人,尤指妇女)。 (2) flying dragon(飞龙)= flying lizard(会飞的蜥蜴)。 |
二、跨文化传播中龙的符号差异
索绪尔认为:“在词里,重要的不是声音本身,而是使这个词区别于其他一切词的声音上的差别,因为带有意义的正是这些差别”。[4]图象符号也是如此。不同的符形传达不同的内涵。在跨文化传播中,符号的差异性更加明显。在《经济学人》周刊的插图中,龙的符号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龙具有明显差异。
首先,符号的差异性表现在符形的差异中。根据我们对搜集到的28幅相关图片的分析,我们发现,其中龙的符形,少部分与中华文化中龙的形象较为一致,大多数是西方人眼里的龙。单以表1中《牛津现代英汉双解词典》对dragon的定义标准来看,28幅图片中有10幅插图中的龙可以明显看出是带翅膀的或是爬行动物,其余的据这一标准不易分辨。那些形象上与中国龙较为一致的,也比较凶恶或令人厌恶,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被“西化”了,如图1及图2。
图1
图2
其次,符形的差异往往产生意义的差别。如图3是2010年4月份某期《经济学人》周刊的封面图。根据《经济学人》对世界新兴市场的特别报道,我们了解到这幅图中的老虎象征印度,龙象征中国。从符形来讲,这幅图片中的龙的符形与传统的中华文化中的龙迥异。它是典型的西方的毒龙形象。龙为尖头,长长的獠牙,并有双翼。周刊中相关专题报道,大致内容是,通过创新和竞争,以中国和印度为代表发展中国家的经济迅速发展,这些国家经济的崛起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世界市场。插图中,用气势汹汹地盘踞着地球的毒龙来象征中国,实际上隐喻了中国的发展对世界是危险的。
图3
运用这种符形差异来表达一种没有直言的意义,很好地传达了传播者的意图。为了体现客观公正,文字符号不便直接表达观点。而利用夸张、生动的漫画插图来隐喻没有明说的观点,既含蓄地表达了传播者的立场和观点,又能给受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龙的符号的变形
索绪尔认为,能指和所指的联系是任意的。他进一步解释:“我们的意思是说,它是不可论证的,即对现实中跟能指没有任何自然联系的所指来说是任意的。”[5]对于图像符号而言也是如此。在《经济学人》周刊中,龙的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就具有这种任意性,也就是说龙的符号作为能指与其所指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在不同语境中,《经济学人》使用形式各异的龙的符号来表征龙这一事物,传播者对龙的符号的加工处理是具有一定的任意性的。在某些情况下,龙的符号与其原型产生了巨大的差别,以至于只有结合相关语境才能理解符号是在表征龙。龙的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这种任意的联系,为《经济学人》表达其对中国相关问题的看法提供了空间。
如图4所示。这幅插图相关文章主题是新兴经济体采用了新的、奇特的商业模式来发展经济,这在西方企业眼中是十分怪异的。插图中的龙的符号与龙的符号原型唯一的相同点就是包含多种动物的特征。这些动物分别是长颈鹿、大象和鹰。这些符号组成了一个怪异的龙的形象,这是它的符号对象。而龙、大象等又分别象征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因此这个符号的意指对象就是采用了奇特的经济发展模式的新兴经济体。
图4
四、对龙的符号的选择
在《经济学人》周刊的插图中,龙、五星红旗、熊猫、长城、中国军人,中国领导人等符号,都经常被用来象征中国。在具体的插图中,传播者根据具体的议题对这些符号进行选择,并赋予不同的符形,巧妙地传达不同的意义,从而很好地切合议题。综合研究《经济学人》周刊中用来象征中国的各种图像符号后,我们发现《经济学人》中龙这一符号出现的语境明显不同于其他符号出现的语境。通过对比龙和熊猫的符号在《经济学人》周刊中的使用情况(表2、表3),便可以发现这一规律。
表2 《经济学人》漫画插图中龙和熊猫符号出现次数
表3 《经济学人》漫画插图中龙和熊猫符号插图主题
| 经济 | 政治 | 外交 | 科技 |
龙 | 67.9% | 14.3% | 10.7% | 7.1% |
熊猫 | 42.8% | 28.6% | 28.6% | 0% |
从出现的次数来看,龙的符号比熊猫的符号在漫画插图中出现得更频繁。两年中,龙的符号共出现了28次,分别在2010年和2011年出现了20次和8次。熊猫的符号在2010年出现4次,在2011年出现3次,共出现7次。结合图片说明和配发文章,我们研究了2010年和2011年《经济学人》中出现的所有的龙和熊猫的插图的主题,发现所有主题可以归入政治、经济、外交和科技等四类。[6]关于龙的漫画共28幅,其中19幅以经济为主题,约占67.9%;4幅以政治为主题,占14.3%;3幅以外交为主题,占10.7%;2幅以科技为主题,占7.1%左右。关于熊猫的漫画共7幅,其中3幅以经济为主题,占42.8%左右;其余4幅政治主题和外交主题各2幅(见表3)。《经济学人》周刊以经济报道为主,所以经济主题在龙和熊猫相关漫画插图中所占比例都是最高的。但经济主题在龙的符号所在插图的比例要明显高于其在熊猫相关插图中的比例。另外,龙的符号出现的插图主题更加强调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其相关议题包括“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新兴经济体发展模式”、“新兴经济体发展与东西方格局改变”等。而以经济为主题的熊猫插图,更加侧重中国的经济政策或制度,其相关议题包括“中国的所有权制度与西方企业投资”、“亚洲的对冲基金政策”、“中国对西方企业的政策”等。
图5
结合具体的插图,龙的符号出现的语境多是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中国的崛起,并传达了中国威胁论的论调。例如,2010年5月份某期《经济学人》周刊使用图5作为插图。插中龙这一符形,是一只身有两翼,面目凶恶,受人操纵,飞向自由女神像的龙,它象征中国。图片中的其他符号有自由女神雕像,这个雕像在龙的衬托下,反而显得柔弱,它象征美国或者民主与自由。右下角的符号是两个中国男子,其一戴眼镜,手持遥控器,象征中国的国家领导人。这是符号系统的外延层面。显然,插图的所要表达的意义不止于此。插图所附文章主要对“中国模式”进行了讨论。文中讲到,一些学者认为世博会是中国展示“中国模式”的平台。而该文认为中国的政治改革止步不前,中国领导人害怕失去对权力的控制而引起内乱,这种恐慌表明中国领导人并未找到正确的发展模式。依据这一符号情境,图片中龙的符号意义就不难理解了。中国领导人操纵的恶龙象征中国的发展模式——完全被少数领导人所操纵,没有民主,对民主和自由具有威胁。
图6
图7
对比龙的符号使用情况,我们发现,熊猫的符号使用语境完全不同。图6是2010年3月份某期《经济学人》周刊中的插图。其中出现了鹰和熊猫的符号。根据文章内容所提供的语境可以判断,鹰象征美国,熊猫象征中国。鹰和熊猫在玩扑克,而美元和人民币分别是它们手中的牌,双方实际上在围绕人民币升值问题进行一场货币战争。这是插图的外延层面。而就其内涵而言,其中的熊猫传达了没有明言的含义: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中,中国阴险而狡诈。又如图7中也出现了熊猫的符号。这篇插图所附文章题为“熊猫是个双面伊人”,主要讲中国对西方企业的双重态度。再看插图中的熊猫的符号,一方面,温和憨厚;另一方面,又利爪尖尖。这个熊猫的形象与文章的主题是十分对应的。在两幅插图中,熊猫分别被赋予了老奸巨猾和双面伊人的含义。这两个内涵实际上具有同一性。
龙和熊猫都能够象征中国,但出现的频率和语境明显不同,这与熊猫和龙的形象特征有关。熊猫憨态可掬,身材肥胖,熊猫在西方文化中,并不具备负面意义。虽然,就我们收集到的熊猫相关图片而言,一些熊猫的符号被赋予了狡猾的涵义。龙的形象特征更为复杂:第一,与熊猫相比,龙这一符号形体表征的符号对象是传说中的事物,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事物并不存在,在不超出社会约定的前提下,传播者可以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对这一符形加以创造,从而表达出传播者的意图;第二,龙的符形更加传神、生动,容易拟人化,能够给受众留下深刻印象;第三,与其他符号不同,龙这一符号在中西方文化中具有明显不同的含义,西方文化中龙的形象恐怖、恶毒、危险、具有攻击性和侵略性,利用这一符号更能传达出一种负面意义。龙的形象特征与内涵正传达了《经济学人》周刊对中国崛起的态度。
结语
在跨文化传播中,西方文化处于优势地位,东方文化被定义和解释。对《经济学人》周刊中龙的符号进行分析后,我们发现:这些龙的符号与中华文化中龙的符号存在较大差异,传播者为表达立场和观点,对龙的符号的处理具有一定的任意性,龙的符号出现的语境与其他象征中国的符号出现的语境有明显不同。虽然,中国拥有着源远流长的龙文化,但是在《经济学人》杂志中,龙的符号更多地带有西方文化的色彩,龙的符号无不体现着《经济学人》对相关中国问题的态度。
近年来,不少论著对西方媒体在涉华报道中存在偏见这一现象进行了研究和探讨,例如西方媒体在涉华报道中的议程设置、刻板印象,西方媒体与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关系等等。但是这些论著主要关注西方媒体的文字报道,对相关图片报道的研究却遗憾地少之又少。事实上,图片报道远非文字报道的再现,也不仅仅是对文字报道的补充或衬托。分析发现,从符号学的角度来看,图片中的符号系统隐喻着十分微妙的政治含义。这也说明,对西方媒体中的图片报道进行研究是不可或缺的。
参考文献
1. 章晓英,刘立华.《<经济学人>社论话语分析与启示》[J].《对外传播》,2009年第6期:第33~34页
2. 黄华新,陈宗明.《符号学导论》.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1~199页.
3. 庞进.《八千年中国龙文化》.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年:第194~195页.
4. 卓俊科.《对索绪尔符号任意性的解读》[J].《语言与翻译(汉文)》,2006年,总第87期:第20~23页.
5. Thomas.A. Sebeok. Signs:An Introduction to Semiotics(second edition) .Canada:University of Toronto Press,2001:page110-114.
6. 吴越民.《象征符号解码与跨文化差异》[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年,第37卷第2期:165~173页.
7. 张良林.《索绪尔与皮尔士符号学观差异分析》[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第23卷第4期:115~118页.
8. 李彬.《传播与符号:罗兰·巴尔特思想述略》[J].《国际新闻界》,2000年第3期:第59~64页.
9. 罗兰·巴特著,李幼蒸译.《符号学原理》.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8年.
10.李幼蒸.《理论符号学导论》.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11.Terence.Hawkes. Structuralism and Semiotics(second edition). Taylor & Francis e-Library, 2004:page100~124.
12.李华,刘立华.《罗兰·巴特符号学视角下的符号意指过程研究》[J].《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总第138期:第37~40页.
[1]庞进.八千年中国龙文化[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1993年:194-195页.
[2]关世杰.跨文化传播学视角中“龙”与“dragon”的互译问题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关系.对外大传播[J].2007.10:32-34.
[3]关世杰.跨文化传播学视角中“龙”与“dragon”的互译问题与中国国家形象的关系.对外大传播[J].2007.10:32-34.
[4]范明.可口可乐广告的符号消费[D].中国传媒大学.2008年.
[5]卓俊科.对索绪尔符号任意性的解读[J].语言与翻译(汉文),2006年,总第87期:20~23页.
[6] 政治、经济、外交、科技这四个主题的划分仅依据其文章主题的倾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