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B】阿姨帮躲不开“打车大战”,不远,就在明年!

 

用“接地气”来形容阿姨帮创始人万勇是太贴切不过了,比如当我向他索要一张帅气照片作为文章配图时,就收到了如本文题图那般“姹紫嫣红”的一张照片。

而谈到阿姨帮最初目标时,他直白且自信的说:

阿姨和我们都是出来赚钱的。

是啊,带着阿姨混口饭吃,补贴家用,这就是如今家务 O2O 创业的核心理念所在。未来阿姨帮的理想甚至可以落在“尊严”、“人文关怀”、“平等”这些更加高大上的词汇上。别忘了被称为神一般的海底捞,成功的秘诀就是让它的员工更有“尊严”,所以用户才能享受到帝王般的服务。

但在此之前,阿姨帮要先在竞争激烈的家政 O2O 中杀出一条血路。按照业务,家政 O2O 分为自营和中介两种:

前者有阿姨帮e家洁58到家,将阿姨网罗在自己平台卖服务。前期招聘、中期培训以及后期管理都会做的比较重,优点在于服务相对标准化、用户反馈应答及时、风险可控。

后者有云家政,利用信息渠道和管理系统帮助各个散户匹配订单。常见方式为“离我家最近的空闲阿姨”。优点在于服务站点增量快、线下布局较轻、价格透明。

除了阿姨帮,游戏玩家里也有打尊严牌的,还有的,也极有可能是利益驱动者。但不论出发点是什么,从腾讯投资e家洁,到 58 同城推出垂直 O2O 上门服务 App58到家,资本和行业巨头都在为这个领域的发展提速。

万勇预测,明年4/5月份,家务O2O会迎来城市扩张上的竞赛和布局,或者说,可能会出现另外一个”打车大战“。

家务上门O2O大战,拼的是什么?!

回顾滴滴和快的的爱恨情仇,烧的都是钱,拼的也都是背后的“干爹”。在家务 O2O 时代,也是豪们的 Hunger Game 吗?

万勇介绍说,烧钱战略不失为一种方法:

“各个团队都会做地推,抢阿姨,抢用户,对用户和阿姨会有补贴,比如送东西,发红包。”

但他也补充,鉴于家务 O2O 的特殊性,补贴始终是治标不治本:

1. 非标准化服务。

打车是较为标准的服务,从一个地点送到另一个,一锤子买卖。但家庭服务更看重阿姨和用户是否匹配,服务不够好,给再多补贴也没用。

2. 阿姨需求不同

司机的需求是短时间接到最多的单,或者得到更多回报。阿姨则和平台关联性更大,更在意平台是否稳定,每个月能否保证一定订单。

如果你告诉一个阿姨,她什么都不用做还可以拿到钱,阿姨很有可能被吓走。

那么,除了烧钱外,谁还会在这场战役中脱颖而出呢?

万勇认为,首先必须积累好的员工,比如负责地推的地方经理就扮演者非常重要的角色。

其次就是让阿姨挣到钱的同时,感受到家的温暖。它并不是很虚的概念,万勇解释说,每一两个月可能就有一个阿姨在工作中受到委屈,需要平台做出及时反馈。

“我们最后的理想模式是,阿姨也分为基础阿姨和保洁队长等层级,像军队一样,是阿姨管阿姨,接着每个站点管理员直接管理阿姨领头人。”

最后,是产品微创新。万勇举了个例子,用户在输入时间和地点后,系统自己帮你匹配阿姨,这个顺序是在不断积累用户反馈后更改确定的。

除此之外,还有品类上的创新,12 月中旬阿姨帮就会推出干洗服务,建立自己的中央干洗工场,直接与荣昌 e 袋洗同台竞技。

阿姨是我们最好的销售员,你想想看,如果在打扫完房间后,阿姨过来和你说我们又推出干洗业务了,非常便宜!推广效率相对高的多。

竞争对手注意了,上面三点将是阿姨帮和你们拼杀的利器。

怎么和BAT玩?

打车 O2O 很快就是大公司的游戏场了,家政 O2O 呢?58 到家来了,腾讯资本也来了。

在讨论自身生存法则前,万勇告诉我他是怎么看待这个领域“新晋成员”的。他们在阿姨招聘上可能已不具优势,能接活的,都被几个大平台挖走了。而且地方推广很难,要依靠传单等线下传统手段,和城管打交道又不具优势。与此同时,又会遭遇来自大团队的市场打压

事实上,不仅仅是新人,就算是已经拿到 B 轮融资的阿姨帮,也不免遭遇来自 58 到家等转型巨头的威胁。

58到家是 58 同城在今年年初低调上线的一个新业务,也是 58 同城内部孵化出来的一个项目。它允许用户在手机端就近寻找阿姨、搬家师傅、维修师傅、美甲师等各个服务门类的服务人员来提供到家服务,是典型的上门类 O2O 服务。

58同城确实是行业老大,有自己的品牌和资源,摇身一变成为了服务型App。但从代驾业务上来说,58就已经输掉了。我想在美甲和阿姨这块58也很有可能会失败,毕竟一挑多的形式非常吃亏。除非有一天赶集和58合并了,这件事才有点搞头了……

万勇还举例说,58 自我颠覆的成本太高,做这件事就需要丢掉一些部门,直接导致利润大幅减少,其实相比垂直服务,他们应该更适合卖流量。

那么,身后站有 BAT 的团队会成为威胁吗?万勇不以为然:

“我们的优势在于,团队现在还没有做出选择,但事实上百度和阿里都和我们谈过。可以透露的是,在 B 轮不会考虑这些,但 C 轮阶段不排除接受 BAT 投资的可能。”

对于竞争,阿姨帮似乎非常兴奋,他们很推崇:

人这一辈子做一个公司,当然想看到滴滴和快的打车大战的局面,我们希望面对的对手更强大。

踏实的走出去

根据阿姨帮给出的官方数据,它在全国有近 3000 个活跃阿姨,每日订单是 2000 到 3000 左右,北京占比达到 6/70% 左右。广州深圳的业务马上上线,而团队则扩张到 156 人左右。

之所以明年才会有大面积扩张是因为以前没有类似的案例,我们完全是在摸索中前进。当初在上海落地花了4个星期,成都花了3个星期,广深2周,再快一些我想10天内可以完成一个城市的正常运营。

在不断本地化的过程中,他们也遇到了相应的问题。比如上海的阿姨比北京难找多了,亦或者成都和上海的城管管的特别严,有时候发传单还会被抓起来。相对一线城市而言,二线城市家庭服务还是依赖打电话,招聘起来都有一定难度。

对此,万勇认为是一条必经之路。而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记得建立阿姨帮的初心就够了:

“我们回过头来总结,其实是看到了两个痛点。一方面阿姨很难找工作,用时间获得报酬;另一方面用户总是忍受着不靠谱阿姨的爽约,没办法最快筛选到自己最需要的。”

有关系的题外话:

为什么用“家务上门”,而不是“家政”这个词?事实上,从阿姨帮以及竞品服务品类来看,家政早就不是他们的核心内容了,比如阿姨帮正着手筹备的干洗加配送,和 58 到家将美甲钦点为阿姨应该掌握的技能。

万勇教所有阿姨“如何洋气的介绍自己公司”:我们是一家移动互联网创业公司。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Lea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