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New Relic上市之后:国内代码级应用性能监测平台OneAPM宣布7000万人民币B轮融资

 

从硅谷到中国,面向开发者和企业市场的应用性能管理(APM)正在升温。国外该领域的知名公司包括 New Relic、Appdynamics、Splunk、Compuware、Dell、Riverbed 等,其中 Appdynamics 今年营收已超过 2 亿美元,而 New Relic 已于三天前成功 IPO,估值接近了 20 亿美元。

国内这边,与这些企业对应的公司包括云智慧OneAPM,前者今年十月公布了千万美元级 B 轮,后者今天也发布了新一轮的 7000 万人民币 B 轮融资。

OneAPM 是一款部署门槛极低、能够从代码层面监测应用表现情况的性能监测工具。该产品由北京蓝海讯通开发,曾经登陆我们的开放日并收获奖项。其刚刚公布的 B 轮融资,由成为基金和经纬中国联合投资,此前投资方包括天使轮的 AA 投资、A 轮的经纬创投等。

以往开发者的网站或 App 产品投放市场后,仅能通过用户主动提交反馈、系统报错等方式获知产品的运行状况。一些传统的应用性能监测方式,要么是只对服务器资源层做运维监控,要么是在各地部署有限个节点,模拟一个小样本的用户群去 ping 你的服务(模拟测试法)。这里的瓶颈是,无论何种方法,所监测的维度和范围都比较片面。比如模拟测试法仅能反映一个小样本用户在理想网络条件下的访问体验,当用户群膨胀、或者网络环境呈现地区差异的时候,测试结果就会发生偏差。

OneAPM 的解决方案似乎更周到一些。该公司使用了中间语言动态插装技术,允许开发者在不改动代码、不安装任何 SDK 的情况下快速集成 OneAPM 探针。探针将会监测每一个用户的真实使用体验,比如网页或 App 的打开延迟、闪断、崩溃等情况,并形成相对直观的报表。OneAPM 提供的是基于全样本、真实用户体验的性能监测,当发生某种报警事件时(比如访问延迟大于 5 秒),你可以第一时间获知问题的发生,锁定受问题影响的用户,并及时介入干涉——如果等到问题大面积发生才亡羊补牢,恐怕用户对你的信任将丧失殆尽。

识别问题只是起点,诊断并修正问题才是目的。OneAPM 还提供了从用户端到服务器端、代码级的性能监测手段。你可以像切片一样,把网络拓扑中的每一个环节单独剥离出来,监测它的运行表现。如果再向下钻取一步,你还可以追踪用户每一步操作在代码层面的数据动态,识别出运行低效或者错误的代码段并进行调优。OneAPM 拥有应用调用框架的自动建模功能,可以把你的程序逻辑自动绘制成拓扑图进行可视化呈现。

目前,OneAPM 已经同时覆盖 Web、Android 和 iOS 三端,支持语言已经扩展到 Java、.net、Python、Node.js、PHP 等。完成 B 轮融资后,将着力于产品细节的完善,以及中小企业和开发者市场的开拓。据了解,OneAPM 眼下的主要盈利还是来自于服务大中型企业的私有云部署收入(比如中移动、招商银行),SaaS 产品则以免费和低价策略打中小开发者市场,已经吸引了数万开发者使用。私有云和 SaaS 两种方案仅在部署模式上有差别,实际服务内容则相差无几。

注:报道所涉数据由对象公司提供保证,36氪不作任何形式背书。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沈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