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禧一代媒体消费习惯报告

 

2014年,新兴媒体借力千禧一代强势崛起,遑论传统媒体转型,成败之萧何都掌握在这代人手中。这一在中国以80后、90后自居的群体,购买力和社会影响力之巨,已经让任何行业都无法忽视,传媒业亦是如此。千禧一代究竟有何媒介消费特质,数字媒介营销公司Digiday综合的各家数据得到一份研究报告。看完后你会惊呼,原来谁都谈不上真正了解千禧一代,也许,他们最具标签的特征就是讨厌被贴标签。

出生于1980年至2000年之间的千禧一代,是美国最大的人口群体,占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他们拥有巨大的消费能力,甚至是更大的社会影响力,这些正是传媒业依然迷恋千禧一代的原因。

对媒体、品牌商和营销团队而言,如果管理得当,千禧一代将是潜在的终身客户。这也是为什么这些组织都花费巨额时间和金钱,尝试理解和吸引千禧一代的观众。

在过去这一年,Digiday也密切关注着千禧一代。以下是他们得出的五个结论:

传统媒体别忙着绝望 千禧一代并没有抛弃你们

一大批的媒体公司特意迎合千禧一代,他们以为在聚焦二十出头的人群时,传统媒体的工作并不出色。但事实上调查结果让人大跌眼镜,传统出版物在吸引千禧一代方面做得很好,而其它那些自诩为定位千禧一代的刊物,比如Ozy和Vocativ,反而只吸引到了年纪更大的群体。

根据comScore提供的数据,Digiday为主要传统媒体(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和纽约客等)和新兴媒体(BuzzFeed、Vice和Elite Daily等)进行了千禧一代的流量分解。

从comScore数据来看,今年十月,纽约时报在桌面和移动端平台上达到了超过6400万独立访客(UV),其中超过2000万(32%)是千禧一代。而纽约客也达到了550万的总独立访客量,约200万(36%)是千禧一代。

千禧一代访客占总独立访客比例

千禧一代各有所爱 Vice、BF好感度最高

在同一时期,Vice获得了接近2500万的总访客,包括超过1500万的千禧一代。比起纽约时报,Vice拥有更高比例的千禧一代访客——61%,但总数还是不敌前者。在研究的14家媒体中,Elite Daily拥有千禧一代访客的比例最高:站点2800万独立访客中有2100万是千禧一代(值得注意的是,两个数据都超过了Vice)。

总独立访客量和千禧一代访客量

BuzzFeed在这两项数据上都名列第一,独立访客达到7400万,包括了3900万18-34岁年龄段的人群。comScore数据显示,这意味着美国上网浏览的千禧一代中,有超过半数至少访问BuzzFeed一次。

在线视频火热,千禧一代男生功不可没

根据Nielsen上周发布的研究,千禧一代的男性观看大量在线视频,超过其它任何统计的群体。在美国,千禧一代男性每周平均花2小时15分钟在网上看视频。同时,这一群体在传统电视上花的时间最少:每周只有20个小时,而千禧一代女性则有23小时,X一代(Gen X,指出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的一代人)男性更是达到28小时。

Nielsen发现,不同族群的消费习惯有明显差异。非裔美籍的千禧一代男性在传统电视(33小时)和在线视频(3小时)上花费的时间都超过了平均值,然而亚裔美籍的千禧一代男性看电视较少(11.5小时),看在线视频更多(几乎4小时)。

责任感爆棚!千禧一代社会意识强烈

千禧一代是一个充满激情的群体。从来自白宫经济顾问委员会10月的一份2014报告可以看出,比起前辈们,如今的高三学生更加认同对社会做贡献对于自己的重要性。Achieve研究表明,在这一代人的较大年龄段中,92%的千禧一代雇员认为,他们在积极为公司服务,以帮助公司对社会产生正面效应。

不论他们的选择是基于全球变暖还是动物权利,千禧一代的社会责任意识影响到他们的品牌购买,这是Noise | The Intelligence Group一份全球报告得出的结果。报告指出,在奢侈品牌中,千禧一代购买富有社会意识品牌的服装的可能性高达三倍。而且,四成人愿意为环境友好型的品牌和产品付更多钱。在污染问题严重的中国和印度,分别有65%和60%的千禧一代表示愿意为环保产品支付更多。

人人都爱Amazon!千禧一代也不例外

Amazon在千禧一代最喜爱品牌的多个榜单中坐拥冠军。在调查过18-24岁年龄段的3000名英国千禧一代之后,青年见解咨询公司Voxburner将Amazon放在了它上月发布的年度“年轻人最爱的百个品牌(Youth 100)”榜单之首。令人印象深刻的是,94%的受访者对Amazon态度积极。紧随这一零售巨头之后的是YouTube和Google,在Voxburner的统计样本中都赢得了93%的支持率。

“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年轻人品牌,必须要做到以下三件事中的至少一件:让年轻人的生活更简单,更有趣或者为他们省钱,”Voxburner创办人Simon Eder说。“正在践行这些标准的品牌不可计数。”

Verizon在3月发布的2014千禧一代报告也得出了相似的结论。Amazon、YouTube、Facebook和Google分别占据千禧一代品牌的前四位。Amazon同时也排在非千禧一代品牌中的第一位。千禧一代和非千禧一代之间的主要差异在于群体对广播网络的兴趣:所有四大广播网络(CBS、ABC、NBC和FOX)都出现在非千禧一代的前十品牌中,但却没有一个挤进千禧一代品牌的前十。

拇指一族:哪些应用霸占千禧一代的手机?

根据comScore的数据,Snapchat尽管增长迅速,但在千禧一代的App用户上,依旧远远落后于Facebook、YouTube甚至是Pandora。

2014年10月各App的千禧一代访客量

comScore的数据还显示,截至10月,Facebook主应用已经拥有年龄在18-34岁之间的独立访客4700万,比去年同期增加了8%。这使得Facebook成为千禧一代群体中使用最广泛的移动应用。

10月同期千禧一代访客量增长率

在千禧一代排名前15位的App(依据每月独立访客量)中,Facebook同样也占据了增速最快的那一个席位:Facebook Messenger。Facebook的即时通讯应用在10月时已经达到超过3000万的独立访客,与2013年10月相比增长高达145%。这使得它拥有了第四大的千禧一代用户规模,落后于YouTube的4300万和Pandora Radio的3600万。

10月时Snapchat的独立访客量为1700万,比去年同期增长67%。在前15位App中,Twitter拥有1500万来自千禧一代用户的独立访问量,但其千禧一代的增长率却最低:只有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