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说“甭纠结”这是一款投票产品,不如说这是一款以投票之名帮用户杀时间的产品,发个投(状)票(态),找人陪你消磨一下,对了,它的定位是校园市场。
“甭纠结”也采用了投票类产品常用的以信息图呈现投票结果的做法,只不过可能做得更丰富,包括性别、代际(80、90、70 后),以及星座,是的,通过“小题大做”的方式给予用户更多可消费的内容,以后可能会更多。
提供“广场”的同时,产品一开始也提供了圈子化的消费—“频道”,这些频道优先选取了一些高频度、标签化的纠结事件,其实不外乎情感问题,颜值、买买买等,早期鼓励用户生产内容,像“在线等,急”更是作为一个频道放在了置顶位置。到后面频道创建的权限才会开放给 UGC 用户。
还有一些做得不错的细节,比如采取了加 tag 的评论方式,不过限制只有前 20 名用户能上榜,这跟静态弹幕的玩法类似。还有发起投票时,怕用户拍照找图麻烦,系统会根据关键词自动推荐一系列图供选择。
这款产品 UI 和交互做得比较活泼喜感,比如投票时得滑动小火箭,还配有“嗖”得一声这样的音效,屏幕上竟然还时不时有流星闪烁,陆初杰透露称,上线一个月的时间“甭纠结”共有 7 万用户,日活跃用户占 1 万,其中 76% 是 90 后,48% 为 95 后。
陆初杰还告诉我说,这个产品是一套 UI,一套代码,也就是说 Android 版视觉效果跟 iOS 没有大差。
该团队之前一直在做校园类产品,只不过优惠券类产品乐货、校园匿名产品左右空间都做得不成功,后者仅运营了 3 个月就停掉了,但从这个产品上,他发现纠结原来是用户高频出现的问题,于是就针对纠结做了这款产品。
该团队之前拿到过天使湾和 Mindworks 的数百万人民币天使,现在正在融 A 轮。现在团队共 17 人,陆初杰本人是南加州大学电机硕士,公司技术顾问曾是 IBM 首席架构师。
说实话,去年有两款社交投票应用“真果”和“°do(度)”都已做黄, 我的思考是将投票单独拉出来足以架构起一个产品么,这样的内容沉淀下来可消费度高么?“甭纠结”能否凭更丰富的玩法,更年轻活泼的 UI 及合理的内容结构方式胜出?
陆初杰对此的解释是,“一方面我们用户年龄层低很多,另一方 UI 设计也不会让人联想到约炮,而且之前做过匿名社交,内容管理机制也比较完善。”他觉得产品的设计和氛围很重要。
[36氪原创文章,作者: Chl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