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面对酷奇联姻,资本市场似乎没有送出“礼包”。
酷派集团与奇虎360于12月16日宣布成立合资公司后,两家公司的股票均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尤其是酷派集团,其市值在该交易宣布前为77亿港元,目前已经跌至60.5亿港元。
“我估计大家没有看出来我们的商业模式。”对此,酷派集团常务副总裁李旺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资本市场的反应,我们也没有太了解清楚,可能是太突然了”,并称酷派与奇虎360的交易瞄准的不是业务整合,而是战略整合。
瞄准价值链整合
根据酷派与奇虎360的合资协议,奇虎360将支付4.0905亿美元(相当于约31.7亿港元)认购Coolpad E-Commerce公司经扩大已发行股本的45%。酷派集团持有该合资公司另外55%股份。
Coolpad E-Commerce公司于2014年9月在开曼群岛注册,主要从事以互联网作为主要分销渠道的终端产品研发与运营。奇虎360入股后,Coolpad E-Commerce公司将透过其在香港注册的附属公司Coolpad E-Commerce Limited,于中国成立全资附属的营运公司。酷派集团将向该营运公司注入包括知识产权、业务合约及员工等资产。
李旺表示,在双方的合资公司中,奇虎360董事长兼CEO周鸿祎将担任董事长,酷派集团董事会主席郭德英将担任CEO。
“两个老大有非常好的默契,优势互补,而且两个人都将这个事情当作人生的梦想去实现。”李旺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契机。
据李旺透露,在达成交易之前,双方都考虑过其他组合的可能性,“就像结婚前可能有多个男女朋友,但选择在一起显然有最后的考虑”。
而周鸿祎和郭德英同时担纲双方合资公司,则意味着大家都将此视为一个专注的事来做。“是不是专注地去做,可能是决定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李旺说。
对于外界猜测的双方合作方向,李旺表示,如果看到的只是安全业务合作或者营销资源的合作,都只是很小的方面,“这个层面就不用成立合资公司了”,大家应该看到大的产业价值链整合的机会。
“酷派和奇虎的交易还有很多悬念,未来将一项一项揭开。”李旺表示,其不是该合资公司的发言人,对于具体的商业模式和价值链整合,暂时不便做更多披露,但强调“这一定是非常大的布局”。
李旺认为,移动互联网的模式,或者软硬一体化的趋势,才刚刚开始,还远没有结束,不会因为一个企业的突破而一统天下,将来至少是三足鼎立,各自形成自己的价值链。
他进一步认为,从全球产业格局来看,日本企业已经退居上游元器件,韩国有硬件寡头,但没有一个庞大的软件产业,因此未来的产业整合者将在美国和中国,“同时拥有软件和硬件生态链的只有美国和中国”。
“双方管理团队都看到了这里面的巨大成长空间。”李旺说,这种影响应该会很深远,“也许今天还看不到,所以有人看不懂”。
酷派调整接近尾声
李旺表示,随着奇虎360与酷派合资公司的敲定,酷派面对移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调整,亦接近尾声。
目前,酷派形成了前端三个品牌运作的局面,除了与奇虎360合资的大神品牌,还包括面向公开市场的ivvi品牌,以及面向运营商的原有酷派品牌。他们在后端则共享研发和供应链,以求实现资源集约化和效率最大化。
“三个品牌,早期理解是面向三个渠道,其实是面向三个不同的客户群。”李旺表示,尽管这三个品牌在初期会将各自定位的渠道作为市场的重点,但未来在渠道上大家还是会交叉,各种渠道都会兼顾到。
至于各自覆盖的客户群,李旺表示,酷派品牌的定位是面向中高端的科技、商务人群;ivvi则针对年轻时尚人群,特点是追求潮流;至于与奇虎360合作的大神,则面向对科技和产品追求极致体验的人群。
“三个独立品牌在后端实现资源共享,但彼此之间希望是竞合关系,大家不要互相保护,完全是面对自己的人群经营产品、定义产品。”李旺说。
在此三大前端品牌之外,酷派集团聚焦的另一个潜力增长极则是海外市场。李旺表示,酷派今年海外市场的出货量约为500万台,明年要在此基础上翻一番,达1000万台。
“海外市场毛利不高,且可能有风险。”李旺对记者表示,酷派对海外市场持谨慎态度,一直聚焦高端的欧洲、北美市场,有所为有所不为,但这一块空间巨大,酷派的目标是未来几年都维持50%-100%的年均销量增速。
酷派集团面向未来的布局逐渐明朗之际,亦对组织架构进行了相应的调整,在分工方面,李旺负责酷派品牌、海外市场,以及后端的供应链;酷派集团另一位常务副总裁李斌则重点负责ivvi品牌,他本人也是该品牌的最大个人投资者。
对于自己刚接手的酷派品牌,李旺对记者表示,过往酷派运营商的色彩确实重一些,因此受运营商政策和市场影响而带来的波动会大一些,相信未来还是会平稳增长。
“酷派要面向消费者转变,整个公司都要变成消费者文化。”李旺认为,公司商业模式调整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文化变革,今后无论是产品规划、品质管理,还是服务、营销,全部都要面对消费者,“彻底转型为消费者文化的公司,与消费者沟通”。
同时,酷派集团还在内部进行了机制创新,很多核心业务的骨干人员成为各个新业务板块的投资人和股东,以求通过合理的激励机制吸引业界一流人才,让团队更有积极性和主动性,将整个组织激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