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12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在杭州向外界披露了最新的打假成果,这是阿里巴巴成立15年来,首次向社会全方位揭秘其打假的工作机制。
12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在杭州向外界披露了最新的打假成果,这是阿里巴巴成立15年来,首次向社会全方位揭秘其打假的工作机制。
先来看看阿里巴巴方面本次披露的打假详情:
1、从2013年1月1日至2014年11月30日,阿里集团在消费者保障及打假方面的投入已经超10亿元人民币。仅2014年前三季度,阿里配合品牌权利人年处理600万条侵权商品链接,配合各级行政执法部门,办理侵犯知识产权案件10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近400人,涉案金额近6亿元。
2、阿里正在考虑,未来定期公布基于淘宝打假数据得出的“全国线下假货分布及流通地图”,阿里目前投入在消费者保障及打假方面的员工超过2000人。
3、2013年开始,阿里巴巴逐步建立了全球最专业的图片侵权假货识别系统,通过图片算法技术实时扫描,识别能力超过国外同类图片侦测软件Google goggles和orcam。商标识别算法可以通过检测图片中的局部Logo,来识别图片中商品的品牌,进而判断该商品是否为假货。目前淘宝收集的各类违规假货样本的图库在100万左右,系统每天调用超过3亿次。
尽管阿里在打击假货问题上不遗余力,但是假货问题却并未根绝。工商总局此前的一份报告就曝光了多家电商涉嫌售假的报告,其中包括淘宝网。
一边在全力打假,一边却受到工商总局的指责。究竟电商售假问题是谁的过失?
一份中国电子商务协会发布的《2014年网络交易平台打假报告》中披露,打假必须要从源头打起,而打击假货最有效、最核心的手段,就是电子商务。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书长姜奇平表强调,当前,假冒伪劣商品的主要源头在网下,要抓住源头进行治理。要一追到底,不能象割韭菜那样,在网上割了一茬又一茬,但任由网下的假冒伪劣源头不受触动。
姜奇平认为,网上购物平台应该能够比网下购物平台更好解决假冒伪劣问题,假冒伪劣不是因为断网而减少,而是因为更多人上网购物,环境越来越透明,假的东西无处藏身而减少。
海关总署官员李群英则直言,可能淘宝背负了很多骂名,一点就像北京秀水街,作为一个房东,作为一个电商平台,它本身不具备执法责任,而是提供规范服务。但是阿里在这方面做了很多超出自己职责范围的事。
质检总局官员余政表示,电商涉及多区域、多环节、多部门,以电商打假为突破口,阿里巴巴和国家质检总局进行了很好的合作,通过电商能够有效的打击假冒伪劣。
值得注意的是,阿里的大数据打假模式及成效受到了来自国家最高打假机构的充分肯定。全国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国务院“双打办”)副主任柴海涛就此表示,“非常赞赏阿里巴巴每年发布的打假报告,正面回应社会关切。非常赞成阿里提出“打假社会共治理念”,体现了互联网的共享、开放、平等精神。
由此可见,追根溯源通过借助线上的数据分析能力对加大对线下制假窝点的打击力度才是杜绝电商售假的有效方式。而不是因为电商存在售假行为,就将假货的存在脱卸给电商平台,并将其作为工商部门不作为的替罪羔羊。